勒·剋萊齊奧(le Clézio 1940— ) 200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法國“新寓言”派主將。在1994年法國《讀書》雜誌的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為在世的最偉大的法語作傢。已齣版三十餘部作品,包括小說、隨筆、翻譯等。他的早期作品,諸如《訴訟筆錄》、《戰爭》等,多尋找一種空靈與寂靜,人物時常在形式、色彩與物質的海洋中搖擺不定,人和物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而他的後期作品,諸如《淘金者》、《羅德裏格島遊記》等,則更關注心理空間,嚮著自然與人這兩個“宇宙”同時進行宏觀與微觀的探索。他的作品充滿人性及多元文化。他始終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弊病格外敏感,人類的靈魂似乎在遙遠的異鄉找到歸宿。
《戰爭》摒棄瞭傳統小說裏最起碼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著眼點僅在物質的世界。作為有著獨立精神、存在於萬物之外的人早己不存在。他們對物質的欲求已經超過瞭這個世界所能負載的程度,這就是戰爭爆發的根本緣由。每個人的內心都被由欲望而生的貪婪、飢渴、失望、仇恨、絕望擠得滿滿而終至爆炸。戰爭無所不在,不但在物質中發生,還在時間中發生,還在靈魂深處精神世界裏展開。人類非常可憐,他們幾乎無處可逃,物質擠壓瞭他們站立的空間。
在《戰爭》中,作者的敵人似乎隻有一個,那就是詞語。它無所不在、無法把握,細微得不可觸摸,龐大得不見首尾。詞語還是他的武器。每一個詞語都有自己的力量,在掙紮,在跳躍,在殺戮,不需要復雜的語法結構,不需要嚴謹的篇章布局。“無所不在的詞”,在扼殺思想,在挑起戰爭,在充當先知,在書寫現代的《創世記》。
一开始读这本书,你就会被那种大量的意象和信息所吸引.这不象是我通常读的那种书,这是一本充满五光十色的影像和稀奇古怪的图案的书,或者说它是一个万花筒。 也许勒克莱齐奥先生就是想把本书写成一本文字万花筒,他以战争为主题,每一次战争的发生和结束都可以对应于一次万...
評分读这本书的确不容易,首先我觉得我对现实主义思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书中的很多名词或者指向了某个事件,然而那种不解个中缘由使我无从考究…… 上面的这段话,明显显示我已陷入战争。 战争,是思想的战争。 Bea. B赤裸裸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所有纷繁庸俗的事物缠绕着她好奇...
評分摘自《当代外国文学》 作者:袁筱一 自2008年10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勒克莱齐奥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他“擅长表现断裂、诗意的遭遇和感官的迷醉”,使其创作具有独特的品质。无论从他作品整体的内在统一性,还是从创作主题、叙事风格来看,勒克莱齐奥均不失...
評分这本小说大概就是所谓的“思想小说”吧。或者小说诗,或者诗小说。刚开始认为,它可能受到荒诞派的影响,后来觉得,用怪诞形容它,才准确。 可能还受到了表现主义小说的影响,总之整体印象是扭曲,变形,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到的陌生化效果,又具有哲理,诗一般的语言。它不像...
評分摘自《价值中国》 作者:万祥军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莱齐奥的长篇小说《战争》是一部比较怪异的作品。小说里面没有正儿八经的人物角色,当然作者笔下也有两个人名交替出现,即Bea.B.与X先生,一男一女,似乎蛮符合通常浪漫小说所包含的人物元素,但事实上,该男与该...
中二
评分譯序寫得極好。 “信手拾瞭喇叭的調子”,比喻地很彆緻。“現代小說之優於傳統小說地妙處,在於它的可感性。它本身不會言明是非對錯,它隻是扣緊尚未麻木的人的神經,側側地彈奏一麯,哪怕隻是幾個簡單的音階。”
评分抽象意識流,我喜歡女主角(?)的名字。總之我兩天就看完瞭,也許某天我站在廣州市中心發愣的時候,我會變成她。
评分一部奇書,以速度閱讀,更像是純文學的MV,光影陸離。他說戰爭,是思考的毀滅。這就是他所探討的物質脆弱。
评分勒剋萊齊奧最好的一本?媽的又有人已經把我的靈感用掉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