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乔治·米德 哲学 米德 社会理论 社会
发表于2025-02-25
心灵、自我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乔治·H·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1年杜威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赵月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负责“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哲学人文经典的编辑工作。主要译作有:《波普尔思想自述》、《心灵、自我与社会》、《当代美洲神学》、《有约束力的关系》、《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合作)等。
先简单翻一遍,发现涉及的东西出乎意料的多,留到课后再看。 书的前半部分总感觉没办法进入米德的讨论框架中,不论是概念的理解,还是问题的展开,都感觉没缘分。书的后半部分画风突变,从微观直接跃到宏观,读起来经验感就多多了。 总体上还是对于整个讨论所处的脉络认识不清,然后对上世纪初的写作方式不太适应,但隐约能感到和很多其他社会学理论,甚至现象学的关联,值得以后再重读一遍
评分这本书我真正有用所以会有兴趣也所以会认真读的部分大概五分之一。那个时候的心理学和社会学都还没有从哲学当中脱离母胎,所以读起来是三者的混合。这个黑皮的系列都是经典巨著,可是米德在他们当中是显然的寂寞者。嗯,就是这样。
评分心灵产生于姿态、反应、互动结果之间的三重关系,其特点是「反思性」;自我产生于社会之中,是反思性作用的结果,分「主我」与「客我」(这一区分非常接近于齐美尔的心灵与界限);而由于心灵与自我的形成发展,社会愈发进化(理性化、抽象化),最终伴随经济社会与普遍宗教朝向一个理想状态(同样面对宗教与经济两个分析范畴,米德的分析完全没有韦伯、齐美尔分析中的悲剧感)。由结论来看,理论本身有着两个极强的预设:其一是美国式的民主社会;其二则是一种对于复杂的神经元的信赖。考虑到两个预设均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也就分别开启了两类后来研究:其一是社会学式的基于米德的心灵、自我预设,考虑日常生活乃至其他种类的社会互动(戈夫曼);其二则是心理学式的研究神经元与自我之间的更为可靠的连接(显然姿态这一解释并不值得信赖)。
评分正在看,很深奥!
评分經過了學霸的講解後,開始了解米德的牛X之處啦~
第七节 冯特和姿态的概念 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的、对我们在社会过程中与其他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就是思维的本质;而如此得到内化的姿态就是有意味的符号,因为它们对于这个既定的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的所有个体成员来说,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分别在做出...
评分读书摘录笔记 英文版为 1972,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London 《心灵、自我与社会》 PART III THE SELF 18. the self and the organism the language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134 The self is something which has a developme...
评分 评分读《心灵、自我与社会》有感 不想用生硬死板的语言来写这一篇关于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的感想。因为我认为的社会学是很杂囊括各个方面知识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的思维也非常的跳跃,感想也很多,可能我的理解不一定对,但是有感总比没感强,大家笑纳吧…… 阅读米德...
评分第七节 冯特和姿态的概念 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之中的、对我们在社会过程中与其他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就是思维的本质;而如此得到内化的姿态就是有意味的符号,因为它们对于这个既定的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的所有个体成员来说,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们分别在做出...
心灵、自我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