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西利亚斯,1956年出生于南非弗里尼欣,获电气工程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早期专长于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计算机建模和模式识别,后至斯泰伦博斯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解构文化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伦理学。目前的研究集中于复杂性理论对理解伦理学、法和正义的意义。2000年,因其出色的研究而获得雷克托奖。
本书的目标,是要从后现代,或者也许更精确地说是从后结构(post-struct ural)的视角来阐明复杂性概念。从这种视角获得的最明显的结论是,不存在总揽一切的、可忽略掉复杂系统中偶发性方面的复杂性理论。如果某事物的确是复杂的,就不可能从简单理论得到恰当的描述。关注复杂性,必须关注特定的复杂系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非常基础的层面上,对复杂行为和复杂系统动力学的条件进行一般性说明。而且我还认为,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可以在计算上执行,并可能导致可以执行更复杂任务的机器。不过,模型本身将至少与被建模的系统同样复杂,因此不可能导致我们对于系统本身理解的任何简化。作为这种模型的一个例子,我广泛地使用了神经网络,即一种称作联结论的趋法。事实上本书通过指出神经网络的运行与德里达的语言工作的描述之间具有结构相似性,来理解后现代理论对于复杂性研究的意义。
文字做了些通顺化处理。 p.1: 我们的技术已经变得比我们的理论更加强大。 我们能够去做我们尚未理解的事。 p.2: 我们不得不处理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东西,而这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哲学将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特定的科学哲学的视角会对我们趋进复杂系...
评分复杂系统、奥地利学派与后现代主义(刘荻) 2012-11-13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后现代世界中,后现代主义却面临着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反对工业化、反对科技进步、反对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但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个人主义、多元化、去中心...
评分文字做了些通顺化处理。 p.1: 我们的技术已经变得比我们的理论更加强大。 我们能够去做我们尚未理解的事。 p.2: 我们不得不处理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东西,而这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哲学将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特定的科学哲学的视角会对我们趋进复杂系...
评分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出版于2006年,原书看上去写于1998年,有人以为这书提出了一种观点,即回应了奥地利学派的结论,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特点是大量元素、非线性、反馈、局部性、历史性、开放而远离平衡等等。但是这种观点已经是陈词滥调,1995年原作2000年有中文译本...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希利亚斯(Paul Cilliers)曾获得电气工程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专长于利用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等,后辗转进入某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课程。一个有着工科背景的哲学教授,对于现实世界的观照自然是更加贴进现实一些。 在这本书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他们...
按需。
评分这种主题的真不想细看了....
评分太理论了吧。。。
评分将后现代主义架构在更加坚实的基石之上。
评分其实有点读不懂啊,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