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政治哲學 以色列 沃格林 曆史 政治 政治哲學與現代實踐政治學 政治學 思想史
发表于2024-11-25
以色列與啓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當代最為重要的政治哲學傢並不是哈貝馬斯和羅爾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勞斯。
——詹姆斯·羅茲
思想者的真誠首先在於,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的定見從頭開始!齣生於自由思想之傢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樣(且首先)在衝擊西方學界近兩百年來的啓濛傳統觀念?
——列奧·施特勞斯
現在所謂的社會科學中的解釋學轉嚮,沃格林從開始學術工作起就已經在踐行瞭。
——尤爾根·戈布哈特
目 錄
主編序………………………………………………………………………………………………
譯者的話……………………………………………………………………………………………
編者導言……………………………………………………………………………………………
序 言………………………………………………………………………………………………
緻 謝………………………………………………………………………………………………
詳細目錄……………………………………………………………………………………………
導論:秩序的符號化………………………………………………………………………………
第一部分 古代近東的宇宙論秩序………………………………………………………………
第一章 美索不達米亞………………………………………………………………………
第二章 阿契明帝國…………………………………………………………………………
第三章 埃 及………………………………………………………………………………
第二部分 以色列的曆史秩序……………………………………………………………………
第四章 以色列與曆史………………………………………………………………………
第五章 意義的顯露…………………………………………………………………………
第六章 史學著作……………………………………………………………………………
第三部分 曆史與符號的軌跡……………………………………………………………………
第七章 從宗族社會到王權統治……………………………………………………………
第八章 為帝國而奮鬥………………………………………………………………………
第九章 世俗事業的巔峰……………………………………………………………………
第十章 以色列世俗生存的終結……………………………………………………………
第四部分 摩西與先知……………………………………………………………………………
第十一章 申命律法…………………………………………………………………………
第十二章 摩 西……………………………………………………………………………
第十三章 先 知……………………………………………………………………………
《聖經》文獻索引…………………………………………………………………………………
索 引………………………………………………………………………………………………
譯後記………………………………………………………………………………………………
譯者的話
在閱讀一個陌生的思想傢之前,我們往往希望瞭解這個思想傢的學術定位——研究什麼學科,屬於什麼學派,等等,以便自己調集腦海中的相關知識儲備,盡快進入陌生思想之堂奧。不過,那些傑齣思想傢或學者的思考,往往具有多重麵相。倘若隻用某一張“標簽”來作論定,難免失之偏頗,而若“標簽”貼得多瞭,對麵嚮陌生文本的讀者又於事無補。看來,較為理想的做法是,在收集瞭眾多可能的“標簽”之後,找齣其中的關鍵環節,綱舉目張,勾勒思想綫索。
翻譯沃格林著作的過程同時也是理解、研習沃格林思想的過程。因此,譯者不揣冒昧,願將自己對沃格林思想的理解與讀者分享,並就教於方傢。
瀏覽一下沃格林的著作目錄便可看齣,其學術思考似乎毫不受製於傳統的學科分類,討論主題涉及政治理論、曆史哲學、意識哲學乃至神學。就《秩序與曆史》第一捲《以色列與啓示》(以下簡稱本捲)而言,它對古代近東和古代以色列曆史的探討,與它關於曆史哲學和聖經考證學的研究,有如水乳交融,其間更有對傳統意義上的本體論和基督教神學的討論。初看之下,難免令人感到一頭霧水,無從把握沃格林的思考主綫。人們不禁要問:沃格林究竟是個什麼“傢”呢?
在沃格林與20世紀另一位思想大師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1899—1973)圍繞後者一部旨在解讀古希臘文本的著作而發生的學術爭論中,嚮來明確地自我定位為“政治哲人”,並且十分注重用詞精確性的施特勞斯,將沃格林稱為“政治思想史研究在當代的一個主要學者”,或譯為“當代主要的一個政治思想史傢”,其言下之意,顯然是並不認為沃格林與自己同屬“政治哲人”之列。關於沃格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分歧以至各自身份定位的不同,此處無須涉及,但施特勞斯對沃格林的定位至少能提示我們一點,即沃格林思想的基本關切是政治的,而不是其他什麼視角。
迴到沃格林自己的文本中,其思想定位問題有望得到更加權威的迴答。在本捲的“前言”中,沃格林談到瞭他對哲學的理解:“(針對當代之無序的補救方法)其中之一便是哲學探索本身。……自從柏拉圖在他那個時代的無序中發現瞭這種聯係以來,哲學探究便成為在時代的無序中建立秩序綠洲的方式之一。”這種哲學是“作為一種生存形式的哲學”。正因如此,它纔不僅具有“診斷”功能,而且具有“治療”功能,可以治療從個人到社會所遭遇到的無序狀況。
熟悉施特勞斯的讀者很快便會想到,“作為一種生存形式的哲學”與施特勞斯關於何為哲學、何為政治哲學的觀點何其相似。沃格林的這些錶述清晰凸顯瞭其思想的政治哲學屬性。當然,這裏所說的“政治哲學”與施特勞斯所理解的“政治哲學”意義不盡相同,但就二者均發端於對政治問題的關切,均認同以哲學的生活(生存)方式作為破解現代政治睏局的齣路而言,其共通之處顯然是不可忽視的。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那些極具現實意義的政治關切如何與本捲對遙遠古代的學術討論聯係到一起?
仍然是在本捲“前言”中,沃格林談到瞭從事《秩序與曆史》這項研究的必要性。他認為,對秩序的尋求是世界性的“經驗事實”,或者說,是古往今來各地人們的共同經驗,而這種“尋求秩序”的努力及其産物是“具有社會實效的力量”,對社會生活發揮著實實在在的影響。他舉瞭兩個例子,一是“中國和印度正在努力對本質上屬於宇宙論的秩序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求適應由西方創造的政治或技術環境,”二是古代以色列先知的觀念與現代社會之無序狀況之間的聯係。對古代以色列眾先知的探討正是本捲的主要課題,而如果我們領會到,沃格林的深刻意圖其實在於對現代性的批判與療救,那麼,當我們麵對本捲(乃至於整部《秩序與曆史》)浩繁的史料與文本分析時,便不至於不明就裏地將其視為餖飣之學,而是能追隨沃格林在“東方學”、“聖經考證學”等等基礎工作背後的方嚮感與問題意識。
為此,我們有必要令視野暫時跳齣本捲的限製,看看沃格林是遵循著怎樣的思路來實現其思考意圖的。
首先,根據他的理解,盡管政治在錶象上看來正如同現代政治學通常認為的那樣,是關於權力的鬥爭,但在這種錶象背後,政治所牽涉到的是人的生存狀態;更確切地說,政治關係到人是否以及怎樣以一種好的方式生存。顯然,對政治的這種理解正是古希臘哲人的理解,而沃格林也並不隱瞞他對古希臘政治哲學的認同。在其最為世人所知的代錶作《新政治科學》中,他便闡明,他所倡導的“新政治科學”並非其原創,而是對亞裏士多德政治學的迴歸。
其次,人的生存不是本身自足的,也不是至大無外的,而是“存在共同體”(community of being)的一部分。“神和人、世界和社會,構成一個原初的存在共同體。”就譯者的閱讀範圍所知,沃格林並未對他的這個本體論基礎給齣詳細的論證,這可能會成為其理論的批評者一個很便利的入口。無論如何,沃格林對“存在共同體”之四元構造的認可是十分明確的,而由這個本體論基礎就立即生發齣對人之生存的一個要求,即人的生存必須與存在相閤拍。人、社會、世界和神,它們按照各自持續的時間長短而構成一條從低到高的存在等級。“更具持久性的生存者是更加全麵的,它們的結構提供瞭較低級的生存者必須適應——否則便會以滅絕為代價——的框架。”這種生存與存在“閤拍”(attunement)、保持一緻的狀態正是一切秩序的基本狀態。也可以說,存在(可能被錶達為“邏各斯”、“神”等等)是人的生存秩序的基本原因——在亞裏士多德意義上作為動力、形式與目的的原因。
第三,人的生存是在時間中的生存,有彆於存在的無時間性;換句話說,存在是永恒,而生存是流變。這種“在時間中的生存”便帶來瞭“曆史”的齣場,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大問題:曆史性的生存如何可能與非曆史的存在閤拍?或者說,人們如何纔能在其有限的生命中觸摸、融入無限的存在?沃格林在《秩序與曆史》全書開篇即提齣,“曆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曆史。”這一原則正是對上述疑問的迴答。所謂曆史的秩序,即是人的曆史性生存的秩序,而對該秩序的尋求不能直接訴諸存在本身,而應首先迴顧、考察曆史上曾經齣現過的各種生存秩序類型。
通過直接訴諸存在本身而獲知、形成生存秩序,這就意味著非曆史的存在以某種方式,例如啓示,“突入”曆史性的生存;但是,正如沃格林在本捲中對古代以色列通過(經由先知傳達的)神啓而形成的生存秩序的分析所揭示的那樣,此種意在成為“真正的”生存秩序的秩序——所謂“真正的”秩序,可以理解為非曆史的、普遍的、就人之為人而言必定且必須遵循的秩序——實際上仍然隻是一種曆史性的生存秩序,或者說,是生存秩序的類型之一。甚至可以說,那些曾經被認為已經很好地彌閤瞭曆史性的生存與非曆史的存在之間鴻溝的秩序類型,實際上並未彌閤這一鴻溝。
沃格林在寫作《秩序與曆史》之時為自己設定的思想目標是相當遠大的。通過他對“世界曆史”這一主題的關注,以及在行文中頻頻進行與黑格爾、斯賓格勒、韋伯和湯因比等人的比較研究,他承襲這種世界曆史敘事的意圖可以說是相當明顯。但是,目標的遠大並未驅使沃格林急於得齣某些具有確定性的結論,或是形成某種看似完整的理論體係。事實上,這種黑格爾式的體係構建是沃格林極力反對的僞哲學行為,因為它將哲學探究變成瞭教義宣講,將一種實踐性的生活方式變成瞭理論性的生活方式。與此相應的是,沃格林的世界曆史敘事,或者說他對“什麼是曆史的秩序”的解答,就不再以對某種具體秩序形態之唯一真確性的描述或確認作為結論,而是既開始於、也終結於對“秩序的曆史”的探究。
縱觀《秩序與曆史》各捲,我們可以將這種開放性的探究概述為,描述、分析那些在曆史上曾經齣現過的、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是與存在相閤拍的,而且也被今天的我們認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與存在相閤拍的秩序類型。於是,我們看到,沃格林雄心勃勃地試圖“遍曆”秩序的曆史,而這種“遍曆”的目的,顯然就是要看一看這些曾經的秩序類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方麵與存在相閤拍,同時又在多大程度上或者哪些方麵與存在不夠閤拍。
最後,緊隨上一個環節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判斷那些曆史性的秩序類型與存在、與“真正的”秩序的閤拍程度?既然是判斷,那就必須要有標準,而這裏的標準也就是存在的秩序。在《秩序與曆史》第四捲《天下時代》(The Ecumenic Age)中,沃格林較為集中地闡述瞭他所理解的“存在的秩序”:在存在共同體中,我們可以區分齣內在的(immanent)與超越的(transcendent)這兩個維度,而存在的秩序就意味著這兩個維度之間保持均衡;進一步而言,為瞭將“存在的秩序”變成“人對存在的秩序的把握”,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人的意識對存在的如實反映,亦即人的意識也如同存在那樣,在存在的兩個維度之間保持均衡。
為瞭理解這種“均衡”,我們不妨先迴顧一下上述第二個環節。我們看到,存在共同體的四元結構在秩序問題上是一種等級結構,較低等級的生存者,例如人,必須以較高等級的生存者——最終是神——為導嚮,力求與之閤拍。但是,這種閤拍並不意味著改變那種四元結構、取消其中某一等級的生存。根據沃格林的分析,在人類尋求秩序的曆史實踐中,齣現過兩種試圖改變該等級結構的實踐。一種是在“神”、或者說超驗維度的名義下取消人的生存,亦即人在內在維度上的生存;另一種則恰好相反,以人的名義取消“神”的存在。舉例來說,前者可能錶現為某些宗教派彆所推崇的極端苦行、無視人的生存需要,後者則典型地體現在現代革命行動中。盡管這兩種行為看上去有著極大的差異,但二者在本質上有著共同點,即均不認可存在共同體的四元結構,而是力圖按照自我的理解對其加以改變與重塑。因此,二者實際上都意味著人將自我加以神聖化,而對存在共同體的那種重塑就打破瞭存在共同體的四元、二維結構之間的均衡——在這種新創的、在沃格林看來是扭麯瞭的存在共同體中,自我、人及其各種衍生物(諸如“陌生上帝”、“理性”、“激情”,等等)取代瞭原本由神占據的位置。沃格林藉用宗教學上的一個概念,將帶有這種傾嚮的思潮與運動稱為“靈知主義”(Gnosticism)。這首先是人的心靈的一種疾患,亦即人的精神秩序的喪失,進而外化為社會的疾患,亦即人類社會政治秩序的喪失。
至此,沃格林在《秩序與曆史》中所遵循的思想綫索便呼之欲齣瞭。正如上文所言,沃格林學術思考的齣發點是強烈的現實政治關切——他並非隻知埋首書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純粹學院派學者。我們在上麵概述的沃格林思想多半在傳統上被歸於“純哲學”一類,那麼,是什麼將沃格林的哲學思考與他的政治關切聯係在一起?或者說,是什麼使沃格林的哲學思考具有政治相關性?
根據譯者的理解,可以將此稱之為沃格林關於權力製衡的思考。眾所周知,“權力製衡”是現代政治學、尤其是憲政理論所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同時,它們所探討的權力製衡通常是以現代世俗國傢為前提的,隻在追蹤該製度原則的起源時涉及中世紀的羅馬教會體製。與此不同,沃格林著力探討的是以教會權力為代錶的精神權力與以君主權力為代錶的世俗權力之間的製衡關係。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看齣,這兩種權力之間的製衡,實際上正對應於上述存在的秩序所揭示與要求的超越維度與內在維度的均衡。早在寫作《政治觀念史》時,沃格林便已細緻分析瞭在中世紀神聖帝國圍繞“主教敘任權”而發生的教權與王權之爭,而在本捲之中,沃格林對古代近東和古代以色列的秩序類型的分析,貫穿始終的綫索也是剖析精神權力(祭司、先知)與世俗權力(國王)之間或和而不同、或此消彼長的錯綜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對當時政治社會之秩序狀況的影響。基於上述認識,沃格林在本捲中體現齣來的文本考據功夫究竟意欲何為,或許就不難理解瞭。
修習西學的人士都知道,對原著文本的閱讀是任何概括與轉述都無法替代的。讓我們就此開始對沃格林的閱讀之旅吧。
譯 後 記
本書的翻譯完成是集體閤作的結晶。霍偉岸博士承擔瞭英文版編者導言、第二章及以下章節的翻譯,葉穎博士承擔瞭前言、導論與第一章的翻譯,李強教授審閱瞭前言、導論、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全部譯稿,並提齣瞭寶貴的修改意見。翻譯中的錯謬之處恐難避免,概由二位譯者承擔。亟盼方傢不吝指教,以臻於完善。
譯事艱難,需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感謝我們的導師李強教授,是他帶領我們認識瞭沃格林的思想,並多方提點、鞭策與支持我們以學術為業。感謝沃格林親傳弟子、德國的尤爾根·戈布哈特(Jürgen Gebhardt)教授,他對我們理解沃格林思想乃至西方政治哲學教誨頗深。感謝李強教授帶領下的學術團隊,以及《秩序與曆史》第二捲譯者陳周旺博士,他們使我們深感學術共同體帶來的愉悅。感謝裴亞琴博士和丁凡先生幫助我們解決瞭原著注釋中兩段德文翻譯的問題。感謝本書責編黃穎女士,她的學術素養與敬業精神對本書的翻譯齣版助益良多,對她在譯稿審閱上所付辛勞尤錶銘謝。最後,感謝我們各自的傢人,感謝他們默默的支持與無盡的關懷。
霍偉岸 葉穎
2009年8月於北京
埃裏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 德裔美籍人,是20世紀最有創見和影響力的哲學傢、政治思想傢之一。但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埃裏剋·沃格林的名字是相當陌生的,國內學界對於沃格林的瞭解即使不算空白,也是寥若晨星。沃格林的學術生命,嚴格說來,是在美國度過和完成的。沃格林大學期間主修的是法律,他的導師是名噪一時的法律實證主義大師凱爾森。沃格林最知名的著作是《政治的新科學》,還著有八捲本的《政治思想史》和五捲本的《秩序與曆史》。
……看不來(你!
評分哲學傢還是去討論哲學比較好,一涉及曆史就充滿瞭神神叨叨的氣息。哲學果真是曆史學的大敵。
評分帶你認識一個全麵的以色列http://mp.weixin.qq.com/s/vhCph4TKud4ovhB8Rvd4OA
評分[PKU/E2-1]K382.0/2
評分……看不來(你!
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 我无力对它进行任何评价。终于盼到它出版时是相当兴奋的,毕竟我是先拜读完第二册后才开始盼望的。 迫不及待地展卷,发现,编者导言十分精彩,作者自序也相当震撼。可是读到史学著作那一章时居然读不下去了,太专业了,感觉离我太远。只好放下。 但又...
評分政治学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对象,order of being/philosophy of being, being 翻译成“存在者”容易让人理解,翻译成“存在”真是玄之又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屁股,西人从本体研究到知识再研究到语言,都冲着实实在在的对象折腾,到我们这里,都成了众妙之门了,我们实在是本...
評分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 我无力对它进行任何评价。终于盼到它出版时是相当兴奋的,毕竟我是先拜读完第二册后才开始盼望的。 迫不及待地展卷,发现,编者导言十分精彩,作者自序也相当震撼。可是读到史学著作那一章时居然读不下去了,太专业了,感觉离我太远。只好放下。 但又...
評分政治学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对象,order of being/philosophy of being, being 翻译成“存在者”容易让人理解,翻译成“存在”真是玄之又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屁股,西人从本体研究到知识再研究到语言,都冲着实实在在的对象折腾,到我们这里,都成了众妙之门了,我们实在是本...
評分政治学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对象,order of being/philosophy of being, being 翻译成“存在者”容易让人理解,翻译成“存在”真是玄之又玄,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屁股,西人从本体研究到知识再研究到语言,都冲着实实在在的对象折腾,到我们这里,都成了众妙之门了,我们实在是本...
以色列與啓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