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

为权利而斗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道夫·冯·耶林

德国著名法学家,1818年8月22日生于德国奥利西。自1836年起,先后求学于海德堡、哥廷根、慕尼黑及柏林,1842年获得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1843年,耶林在柏林大学任教,主要讲授罗马法,之后在巴塞尔大学(1845年)、罗斯托克大学(1846年)、基尔大学(1849年)、吉森大学(1852年)、维也纳大学(1868年)、哥廷根大学(1872年)任教。1892年9月17日,在哥廷根去世。著有《罗马法的精神》《法律的目的》《为权利而斗争》《罗马法发展史》《罗马私法的债务关系》等作品。

译者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青年“龙马学者”,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主任。《财经法学》编辑。2017年入选北京市首批“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在《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民政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首届“应松年行政

法学优秀成果奖”、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首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30周年“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出版者:法律出版社
作者:鲁道夫·冯·耶林
出品人:
页数:90
译者:刘权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3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9732547
丛书系列:天下·博观
图书标签:
  • 耶林 
  • 法理学 
  • 法律 
  • 法学理论 
  • 法学 
  • 哲学 
  • 2019 
  • 法學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耶林一生的思想正如他的作品一样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从历史法学派的捍卫者,到概念法学的追随者,再到利益法学的开拓者。耶林的法学作品中有三部特别引人注目:《罗马法的精神》、《为权利而斗争》和《法律目的论》,虽然它们并不一定称的上耶林*著名的作品,但却标志着耶林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

本版译著:

一.内容:以1913年德文版本译制而成,1913年版本相较德文第*版在少数段落与注释上有增删。增加了标题、说明性注释与附录。

二.章节:《为权利而斗争》德文原著用空行隔开,区分为六大部分。为了便于阅读,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不同部分的核心思想,译者将译文分为六章,并根据内容提炼了6个中文标题。此外,在原著32个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6个说明性注释。在译文后,还增加了2个附录,一个是耶林1872年在维也纳的离职演讲稿,另一个是耶林的生平及思想简介。因而,重译本的内容和其他版本不同。

三.翻译风格:本版更倾向于汉语阅读习惯,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第一章 法的起源 1)法的目标是和平,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 2)法是不断的努力,包括国家和国民的努力; 3)解释为什么在现实中有的人需要在法面前斗争,而有的人却不需要:和平与享乐只能是前赴后继刻苦努力的产物。所以:斗争才是法的实践。 4)法分为主观意义上的法和客观...  

评分

呼吁教育部推荐这本书几乎没什么指望,他们只会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读物。但作为法学院的老师请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法学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学生们推荐这本书。与其讲那些自己都不相信的社会主义法治,还不如让学生多读读名著,我大学毕业后扔了很多教...  

评分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觉是后悔:后悔为什么没有在大一第一次听到法理学老师雷勇教授说到这本书时就去读,后悔为什么在大三下学期集中阅读法律思想史书籍时也错过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学习法律八年之后方才通读此书,使我倍感惭愧。 耶林在离开维也纳大学时的演讲稿,经过本人修改,成...  

评分

“为权利而斗争”这一简短但铿锵有力的话语是每一个法律人在步入法学殿堂时都曾有过的呐喊。作为被誉为与萨维尼、祁克并列的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以其1872年在维也纳法律协会的一篇演讲整理稿,成为每一名当代法学生所敬仰的权利的斗士。耶林一生的思想...

评分

“为权利而斗争”这一简短但铿锵有力的话语是每一个法律人在步入法学殿堂时都曾有过的呐喊。作为被誉为与萨维尼、祁克并列的19世纪西欧最伟大的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以其1872年在维也纳法律协会的一篇演讲整理稿,成为每一名当代法学生所敬仰的权利的斗士。耶林一生的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法不是如语言般自然生成,而是艰苦斗争的结果。对权利的侵犯不仅仅是对简单利益的侵犯而是对人格的侵犯,躺在权利上的懒惰者成了社会的蛀虫。国家最好的政治教育就是教导民众法感和为捍卫私权而斗争,法感是痛苦的道德感受。社会法学家一定会受到耶林的影响。不过耶林以债权纠纷为例批判当时的民法只填补损失而不惩罚主观不法,即使从现在的民法来看似乎无法完全认同,但他恰恰又用中期罗马法说服了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只要不涉及刑罚),他若能见到德国民法典出台又会有什么高见呢?这个译本前后的序与附录对于系统理解这本书很有帮助,不能只沉醉于被激昂文字感染。

评分

法不是如语言般自然生成,而是艰苦斗争的结果。对权利的侵犯不仅仅是对简单利益的侵犯而是对人格的侵犯,躺在权利上的懒惰者成了社会的蛀虫。国家最好的政治教育就是教导民众法感和为捍卫私权而斗争,法感是痛苦的道德感受。社会法学家一定会受到耶林的影响。不过耶林以债权纠纷为例批判当时的民法只填补损失而不惩罚主观不法,即使从现在的民法来看似乎无法完全认同,但他恰恰又用中期罗马法说服了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只要不涉及刑罚),他若能见到德国民法典出台又会有什么高见呢?这个译本前后的序与附录对于系统理解这本书很有帮助,不能只沉醉于被激昂文字感染。

评分

论证简单,文采斐然,读得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只不过其结论与论述在今日都已经被常识化了。另外,耶林论述的时候说:“史前时代曾有一种潮流,即把真实、坦率、忠诚、赤子之心、虔诚的信仰等所有美好的秉性,都赋予给了史前时代。在这样的土壤中,拳头和刀剑都派不上用场,无需其他驱动力,只靠法律信念的力量,法律就能枝繁叶茂。但是虔诚的史前时代正好相反,带着野蛮、残忍、不人道、狡猾、恶毒的特征,如今已人尽皆知。那种认为史前时代比其后的所有时代,更容易产生法律的观点,实在很难以让人信服。”对此想到的是孔孟推崇的尧舜之道,可做以后学到这里来了之后的一个参照。

评分

真是对耶林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这种看书时想方设法也要杠的杠精都找不出什么问题来。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可能就是耶林的理论过于理想化了吧,号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权利去斗争带来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当然其对法律与逻辑关系的阐述,将法律与权利放在对等的高度以及“法感”这一概念的伟大创构,足以令每一个法学生反思 ps:翻译过于垃圾,有些语句都不通顺,甚至意思都翻错了,还得对着别的译本看

评分

句子读的怪怪的。书挺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