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清華大學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在哈佛大學人類學係獲博士學位,1994-2001年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2002年起在清華大學社會學係任教授,2005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被聘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研究領域包括曆史記憶、水庫移民、生態抗爭、兒童飲食、自殺及艾滋病,目前研究焦點為養老議題。
本書將討論公民健康與社會理論的關係,支持討論的實證材料和用於分析的個案全部來自本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來上周末想跟同事去南京蹭會聽景軍講座,懶癌發作,為瞭消除不學習的愧疚感,躲在傢裏把這本讀完瞭。
评分知識麵很廣,希望有機會聽到講座。公民和國傢的關係,公民的健康權利需要得到國傢保護,公民也有義務從自己做起維護廣義的公民健康,感覺對於“應試教育製度、不斷嚮社會底層輸送新人、一部分青少年采用非正統方式追求製度化的正統目標”理解的有點簡單/對如此之多的悲觀視覺形象而深感自責/馬剋思提及的鴉片之意是指宗教緩解人類痛苦的作用/集體道德恐慌背後是社會的信任危機/現代預防醫學最重要的標誌是通過免疫接種、檢疫隔離、斷絕傳染源、垃圾糞便處理、保證水源與食品安全等措施,將個體衛生保健問題上升到公共衛生的高度加以應對/科學、宗教、市場、中醫的權威性均有較大的但程度不同的影響/一旦塵埃落定,一旦科學不能迴答的問題有瞭因果連貫的解釋,一旦經驗和解釋相輔相成,人們不再認為自己是無常命運的犧牲品。
评分案例和角度很多,全書也由清晰的邏輯分類整理,對於醫學人類學方麵剛入門的我很有幫助。
评分案例和角度很多,全書也由清晰的邏輯分類整理,對於醫學人類學方麵剛入門的我很有幫助。
评分低於期待,話題都很有吸引力,但不知道是不是研究性文體原因,讀起來意興闌珊。感到健康、疾病、醫學需要更好的、更能走近公眾視野的傳播與討論方式。今天開始嘗試旁聽醫學人類學,希望收獲新的靈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