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滕守尧,1945年生,山东人,曾先后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美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兼职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审美心理描述》、《艺术社会学描述》、《中国怀疑论传统》、《文化的边缘》、《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道与中国文化》等14部,美学译著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等7部,文学译著8部
书很厚,也没彩页,图画的潦草,而且我又不是搞艺术的,但是奇怪的很,搬家多次,一直留在手边十多年,每每翻阅一下,都获益匪浅,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艺术理论书籍能这样伴随我的生活,并且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今晚看的装饰与艺术的区别,佩服思想的深邃,原来书籍里有这样...
评分因为书的翻译实在有些晦涩,所以找来英文原版看,我现在拿的是1974年版的<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the new version>, 却发现译文和原文有很多地方都对不上,比如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英文原版里就没有,这是怎么回事??这本书的初版是19...
评分One aspect of the wisdom that belongs to a genuine culture is the constant awarenes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expressed in a concrete happening, the sensing of the universal in the particular. This gives significance and dignity to all daily pursuits and pre...
评分书是真心不错!但翻译是不是应该要尊重原作者的基础,我承认翻译这类理论,有时必须要加入翻译人自己的理解,才能表达。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损失了原著大量信息和内涵。如原著在第八章中有一个举例用的是“毛毛虫”,翻译改成“拖车”。当然这个改变无伤大雅,也基本不会太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还是比较有才的,涉猎面很广,还是有深度的。这本书看了一部分了,有些吃力,怀疑是不是翻译的不好,我想应该有翻译的原因吧,再者这本书有些东西费了一张纸来说最后告诉你的却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而且这道理我们都明白,我有点不能接受。
1、basic 需要和科技史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意义吧 干读没意思 2、贡布里希评价,儿童艺术一章很有教益,但是对风格问题收敛较少,过于急切效仿里格尔的“客观性”,也过于急切地为20c艺术的种种实验辩护。
评分1、basic 需要和科技史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意义吧 干读没意思 2、贡布里希评价,儿童艺术一章很有教益,但是对风格问题收敛较少,过于急切效仿里格尔的“客观性”,也过于急切地为20c艺术的种种实验辩护。
评分老书一本,泛黄了都,没读完,放弃了
评分1、basic 需要和科技史结合起来才能发现意义吧 干读没意思 2、贡布里希评价,儿童艺术一章很有教益,但是对风格问题收敛较少,过于急切效仿里格尔的“客观性”,也过于急切地为20c艺术的种种实验辩护。
评分如今生理认知学可以在技术上产生更大的说服力,但真的能拥有阿恩海姆这样人文学者的智慧带来的洞察和判断力吗?这或许就是历来所有”如此过时却永远不过时“的思想的力量和价值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