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曹操以中国历史上最奸诈者的面目示人。另一方面,曹操生于秩序倾颓的汉末乱世,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他不仅自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引领了中国早期文学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任何文明中,都少有人能有如此才华、取得如此成就,能够在去世后仍如此受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
曹操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尽管曹操的大部分故事因敌人的诽谤以及数代后的浪漫主义热情而变得混乱不明,但其核心事实仍然可考;很少能有距我们如此遥远但事迹又如此清晰的人物了。本书综合陈寿编撰的官方正史《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释等史料,努力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
本文节选自《国之枭雄——曹操传》,作者:[澳]张磊夫,译者:方笑天,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对现代历史学家来说,评估历史文献中给出的数字的准确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即使是现在的信息——比如示威者的规模——在组织者和警方之间仍存在争论,并且对其的判断会因想要夸...
评分2018年11月16日 16:39 [澎湃新闻] 对大多数人而言,死去万事即成空,只有一些关于他们言行和成就的记忆、记录留存后世,一些事实尚可讨论,但整个人生基本已盖棺定论。 然而,对曹操来说,他冲突且矛盾的一生却在许多世纪后仍被讨论、再造。他自身的复杂性格及名不正言不顺的成...
评分来源:解放日报 | 方笑天 2019年01月14日03:34 近日,第21期上观读书会于交大出版社“阅读隧道”书店举办。本期读书会讲述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曹操,探讨的是如何无限逼近关于曹操的“真实”。 尽管隔着漫长的岁月,但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曹操本人的作品,...
评分我本想一月份看完,不过还是磨蹭到了2月3日,看完一本传记,仿佛经历了别人的一生,总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弹指间世间已千年。 三国应该是国人最熟悉的年代,而曹操大概是其中最富争议的人物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环境有不同的评价,而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
评分张磊夫教授(1936-),原名勒夫·德·克里斯匹格尼(Rafe de Crespigny),是当代澳大利亚史学界研究中国东汉及魏晋史的先驱。他以年鉴学派的方法解析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结构”(笔者按,年鉴学派的方法在此意指20世纪中叶法国年鉴学派(Annales School)的史学研究方法。作为结...
#听过# 没新玩意
评分一般
评分海外远观魏武,天然带着「祛魅」的效果,不但什么儒法、寒世之争的理论皆冰消瓦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带有浪漫色彩的叙述也烟消云散,因此全书是平实的,甚至显得波澜不惊,而平实正是为了努力还原曹操及其所处时代「本来」面目,刺激的小说家言被讨论后舍弃,溢美之词经辨析后褪去妆容,最终留下的是动荡的时代,文武兼修、诡诈多智而体任自然、杀伐果决而宏远有容这样充满魅力的英雄,以及试图以个人努力掌控个人、国家命运的壮士。然而阅读本书并无惊艳之感,也许我在期待揭示更深刻的历史规律?抑或是如普鲁塔克那般直透传主灵魂的肖像描绘?这也令我深思,人物传记究竟应当如何书写?或者说我究竟期待通过传记了解什么以及建构什么?
评分平庸之作
评分中规中矩,扎扎实实的历史人物传记,冷静而又客观,不作惊人之语,也没有翻案之意,读过几遍《三国志》的人不会觉得有特别大的新意。最显著的优点是在于每一章之前有一个时间事件表,大致写出了在这一阶段围绕曹操发生的重要事件。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注释丰富,有时候收获反而比正文更多,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倒是喜欢关注注释了。稍微有点不赞同的地方是,比较官渡之战认为曹操和袁绍实力差距并不大,而引用《后汉书》2世纪中叶关于冀州和兖州户口人口的对比来证明50年后二者之间的实力,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汉末长时间的战乱是没有比较合理性的,曹操面对的舆论压力,和战后得到冀州户口时的激动情况,战后曹魏将王国政治中心设立在邺城,基本上都证明了冀州实力要更强。至于一些错误之处都已写在笔记之中,望编辑修正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