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是陈平原教授历时五年研究与书写五四的学术论文集,兼及文史,六篇论文立足历史的细节以小见大,围绕“一场游行、一份杂志、一本诗集”,选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新青年》中的文体对话,蔡元培的大学理想,章太炎的白话实验,北大的文学史教学,还有...
评分陈平原先生的这本书,不取历史研究中所惯用的宏观视角和说理风格,而是通过“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的“触摸”方式,试图真切的“进入”到历史之中,而非仅仅作为历史的看客,“意淫”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并发出无病之“呻吟”而已。 ...
评分第一眼看见书名就觉得眼熟,果然,书才新出,但文章是逐年积累而来,部分篇章早些年我在报刊都读到过。国人多爱构建体系,陈平原教授则机智地退而求其次,不谈大道理,只做小文章。回到现场触摸历史,借此理解百年中国。 回到现场,有人为我们致力于“无数细节的充...
评分第一眼看见书名就觉得眼熟,果然,书才新出,但文章是逐年积累而来,部分篇章早些年我在报刊都读到过。国人多爱构建体系,陈平原教授则机智地退而求其次,不谈大道理,只做小文章。回到现场触摸历史,借此理解百年中国。 回到现场,有人为我们致力于“无数细节的充...
评分陈平原先生的这本书,不取历史研究中所惯用的宏观视角和说理风格,而是通过“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的“触摸”方式,试图真切的“进入”到历史之中,而非仅仅作为历史的看客,“意淫”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并发出无病之“呻吟”而已。 ...
为回到“五四现场”提供了一些关键词。
评分个人兴趣,较喜欢第一、二、三、六章。
评分赶在五四百年的尾巴上读毕。不明白吐槽平原君文笔写法的原因何在,“边边”上的述论比某些集子漂亮多了(比如选了第一章的那个集子。)这样的书不是太滥而是太少。
评分时常为本科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感到羞愧…19.7.27——头两章之后…感受到了断崖式的失望…19.7.28——一直看到最后一页 这书真贵…19.7.29
评分时常为本科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感到羞愧…19.7.27——头两章之后…感受到了断崖式的失望…19.7.28——一直看到最后一页 这书真贵…19.7.2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