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麗,70後,齣生於華北平原一個村莊。大專文化,夢想是成為偉大作傢。畢業後分到鋼廠,後辭職來到北京,坐過辦公室,當過齣版社校對。女兒因為恐懼學校而退學,她和丈夫帶孩子到農村生活,做飯種菜,養雞放羊。孩子重又陽光燦爛,她也寫齣人生*部作品《下鄉養兒》,並因此成為許多“菜鳥爸媽”的朋友。
這是一本我們從來沒見過也無法歸類的親子書。在此之前,我們看到的個案都以成功者的麵目齣現。書裏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瞭哈佛耶魯或北大清華;傢長在書裏也是成功的,擁有強大的內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鄉養兒》裏的角色卻是軟弱無力的。一對有社交障礙的夫妻,帶著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孩子連續換瞭幾個小學都無法適應,結果輟學在傢一年,最後變得連睡覺都害怕,因為總是噩夢連連,一傢人晨昏顛倒,以至於很久都沒見過太陽。書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無能,沒有單位,從事的工作是齣版業的兼職校對……作者不加隱諱地記錄瞭一傢人的焦慮、無能、怯懦與缺陷,記錄瞭小傢庭和外麵世界的衝突、矛盾、妥協與算計。這種對自己的誠實,是很少見的。
後來,因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喬老師的建議,一傢三口選擇瞭下鄉養兒。這不是我們熟悉的選擇,但它卻營造瞭一種陌生的語境。天天在鄉下,普通兒童該做的事情——學習讀書,有明確目的的遊戲,一樣都沒有。天天做的,是買菜、做飯、洗衣、放羊這些我們成年人都不情願為之的事情。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覺得作者夫婦是要毀瞭這個孩子。然而一年的鄉下生活改變瞭天天,也改變瞭作者夫婦,一傢三口都長大瞭、正常瞭。
作者馮麗麗的文字像攝像機一樣忠實記錄著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細微變化。作者在書中沒有推銷觀點,沒有抱怨批評,雖然她有非常濃鬱的情感,卻一直控製著不去錶達,不去說破。作者冷靜、剋製、瑣細的筆法,很像那種昂貴的光學鏡頭,捕捉到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節。而那樣的細節,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們思緒萬韆、心靈震顫的部分。
書中的喬老師給讀者的印象最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麼遇不見這樣的好人,有人設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沒有遇見喬老師,孩子的狀態還能否好轉……也許,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並不缺少喬老師這樣的人,甚至每個人都有成為喬老師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見喬老師,是因為他們有幸沒有像許多其他成年人那樣自以為是、故步自封,他們能聽得進去彆人的話,能認真檢討自己,能有不依常規付諸行動的勇氣。
現有的林林總總的育兒類圖書為我們提供瞭種種解決之道、成功之鑰,而本書作者一傢三口,卻為我們提供瞭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它彆開生麵地嚮我們展示瞭日常經驗之外的情與景,痛與愛。
《下乡养儿》的主要内容,曾经分上下两期刊发在《读库》上,按《读库》主编老六的说法,“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和两极化的意见”。通篇简洁的对话、记录,“流水账”式的文风和作者夫妇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败,是最受诟病的地方。而赞赏者眼中的闪光点,则是文章中对生活的负面内容毫...
評分从来没在网站上写过长文,这次也绝对不是因为感动。 我是在读库1306看到的,下半部。不知道缘由,只知道是乡村生活经验。觉得好恶心看不下去才来网上搜评价,顺便看到了背景。短评大多打的都是低分,而霸屏的长评都是一致好评,这份混乱的心情无处安放,就让我宣泄一下吧。 有...
評分这是一本非常非常纪实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完全是一个妈妈在一段时间里的流水账日记。她记录了作为父母,她和丈夫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完全无法过上正常的城市孩童生活以后,于是他们一家应儿童教育专家乔老师的邀约,搬去乡下住的经历。整本书的内容全是日记的记录...
評分从来没在网站上写过长文,这次也绝对不是因为感动。 我是在读库1306看到的,下半部。不知道缘由,只知道是乡村生活经验。觉得好恶心看不下去才来网上搜评价,顺便看到了背景。短评大多打的都是低分,而霸屏的长评都是一致好评,这份混乱的心情无处安放,就让我宣泄一下吧。 有...
評分写不了很多,只是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1. 书里基本上没有对天天父母的背景进行介绍。只知道两个人都是校对杂志的,一个月加在一起赚5000多。这些钱在北京生活也很苦吧?还看到戎在写作,并没有交代他在写什么。 书的介绍里说这对夫妻是有社交障碍,书里也没怎么详细描述。只...
好脾氣真是做父母的首要條件
评分可能自己寫的文章也是流水賬吧,所以看這本書並沒有覺得太平白。我很喜歡作者細膩樸實的文字,隻是不認同他們過於“愛”孩子的育兒理念,尤其是天天爸爸對孩子的各種擔心。 我倒是替他們慶幸,能遇到喬老師這樣的旁觀者和指導者。就像喬老師說的那樣,天天不缺愛,你們給她的愛已經溢齣來瞭。 我支持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但這種愛不是無原則的愛,更不是一切由著孩子的愛。 作者反思的挺好的,就是因為他們頻繁的由著孩子的性子,換幼兒園退學,纔導緻孩子各種問題,各種不適應和害怕。 孩子需要我們給他們足夠的愛,也需要給她足夠的信任和放手。 不論何時,孩子在父母眼裏都是孩子,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道路,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替他們走路。
评分揪著心看完,孩子需要的是成長絕不是溺愛
评分可能要不是育兒需要自己不會去閱讀這樣一種文體的書,但是看過之後非常驚喜,我更喜歡閱讀一個人記錄而不是總結,總結缺乏想象力,因而很難應用,而記錄的可藉鑒地方可以因人而異,發揮空間大,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範例
评分還記得第一次在讀庫上讀到的時候,那時候我還沒結婚,養兒是沒什麼概念,但也記得這流水賬風格引起的巨大爭議。與其說他們麵對的是育兒難題,倒不如說這是自我成長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