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東
黑龍江省勃利縣人。1984—1994年於北京大學中文係讀書,獲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96年赴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擔任共同研究者,1999—2000年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講學,2003—2005年赴日本神戶大學講學,2016年被聘為日本城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入選北京新世紀社會科學“百人工程”,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2016年任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
著有:《陽光與苦難》《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史》(閤著)《記憶的神話》《20世紀外國文學專題》《鏡花水月的世界》《從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紀的小說與小說傢》《漫讀經典》等。
文學是為人類總體提供持久的“激情的養分”的文化形式,也是人類的生命個體通過對文學經典的閱讀藉以審視自我確立生命意義的藝術形式。本書呈現的是一個專業讀者在閱讀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以及學術研究著述的歲月中留下的思考印跡,試圖摺射齣一些20世紀中國作傢、學者審視生命自我、文學本體、社會曆史等具思想性和審美性的命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太散,有些篇目很有啓發性很有誠意,有的呢就短短地湊字數瞭,最後的采訪不錯,前麵的提到不少書目,不怕書荒瞭。
评分在上海這樣的都市中,陽颱作為空間意義的集聚地,比其他場所更有可分析性。具體說,陽颱把外在都市空間作為背景和前景引入到文本空間中。這種居室的內景和都市的外景的交錯性將會給陽颱帶來彆有意味的空間特徵。“陽颱”由此錶現齣的邊緣性,這種邊緣性是張愛玲在傳統空間和現代空間之間的邊緣性和混雜性的象徵。它既不是十足傳統的,也不是完全現代的。這種邊緣性和混雜性在空間生産的意義上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說明。張愛盡筆下的居室空間場景令人著迷的地方正在於其內的差異性,在於其可以進一步分割的復雜性特徵:客廳、臥室,陽颱……都是張愛玲在文本中進行空間意義再生産的差異性領域,它們所指涉的空間意義是不一樣的,因此,也就構成瞭小說人物修辭的空間性符碼。張愛玲正是無意識地藉助於不同居室空間所暗含的修辭功能來錶達空間的微觀政治學問題
评分每次讀曉東老師的書都深有感觸
评分裏麵推的書不錯。 陽颱發掘張愛玲那個沉船比喻,感謝。看題目以為講的是哪位受西班牙文學影響的作傢。
评分我更感興趣的是後麵的論文評述和采訪,前麵的文本解讀不算精。原點類的發生學易使研究對象本質化;價值無涉;批評的“深描”;印象最深的是“我決意隻在文字裏討生活,而不讓文字變成我的生活。我就在世俗裏,在人間煙火中,老病,死去,灰飛煙滅”。拒絕被抽象概念吞噬,研究最終指嚮的是人文關懷。文學和當下間的嫁接,是我始終思考和努力的方嚮啊。就像為什麼在論文中堆砌理論卻無法將文化研究落實到女性權益保護原生傢庭等等上呢?為什麼在將某些作品置於文化框架下討論的同時卻將對根本無法勾連少數民族文化的標簽化商品化現狀?這樣的東西生産齣來,恐怕是有些許學術價值,但永遠上升不到人文貢獻的層麵。最後,能不能這麼做,得看你的研究對象,但無論如何我覺得我必須有這個意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