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1903-1908年给诗人卡卜斯的十封信,增补里尔克《论“山水”》《马尔特 ·劳利兹·布里格随笔》,里尔克的诗以及冯至论里尔克的文章。全面地展现了这位大诗人对诗的理解、对生命、爱情、信仰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态度,行文深沉流畅优美,冯至这位抒情诗人的译文更与原作完美契合。
作者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
德语诗人,出生于布拉格
代表作有《给青年诗人的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
译者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被聘为瑞典、奥地利等国科学院院士,并曾获得歌德奖章
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每当我茫然的时候,就会读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指路的明灯。 比如如何对待自己的创作和与他人比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写好诗,可是里尔克说,如果诗真是从自己的内心,从必要里面出发而写出来的,你还会在乎好还是不好吗? 每当我浮躁的时候,就想到里尔克的这...
评分亲爱的里尔克先生: 您好。读罢您写给那个幸运的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后。我也萌生了给您写一封信的念头。 我不是诗人,也从未想过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您对诗人的箴言,我却读进了心坎里。 您说—— “创作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联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 “...
评分1 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拿在手里一点也不沉,重量几乎感觉不到,这本书的主体由十封信组成,每一封信如果用现在的通用信纸来写,也就是一页两页的篇幅,因而读起来一点也不累,非常轻松非常舒适。 这些信是很特殊的,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说这些信虽然是私人信件,但是由于通信者...
评分里尔克的作品最早进入中国文学的视域,有赖于1930年代冯至的译介。1926年,正在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的冯至最早读到了里尔克的《旗手》(即《军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为其文字中“色彩的绚烂,音调的铿锵”着迷,随后梁宗岱、卞之琳都曾翻译过里尔克的作品。1938年,冯至...
评分1931年的冯至在读了里尔克给一个青年的十封信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悟: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这比喻是正确的。可是彼此的相似点与其说是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阳的明丽,倒不如从另出方面看,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生长,更像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后...
不记得看过几遍了,常读常新。
评分击中我的心。
评分纸太好闻了,简直镇静安神.装帧编选完美.附录一是里尔克的两篇文论和十首诗.附录二三是冯至谈里尔克和译记
评分給青年詩人的信感觸良多,加入書架,待購入。 後面講關於外文翻譯問題,產生興趣,待讀這些翻译大家作品 ps:書封拆開,書硬殼也很好看
评分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