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之(1910-1978),初名李長植。生於山東省利津縣。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係。先後在中央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傢、學者,在文學批評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造詣尤深。齣版有《夜宴》、《魯迅批判》、《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評精神》、《文藝史學和文藝科學》、《西洋哲學史》、《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迎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文學史略稿》等二十餘種專著,六百餘篇論文。 編輯推薦 : 本書開風氣之先,在李白研究的角度、方法上做瞭突破性嘗試。以人格分析的視角,追尋詩人“生命的流露”。全書文氣連貫,避免分割考證,而是“深入於詩人世界中的吟味”。
名傢推薦
既有學術著作銳利的透視,又有散文詩樣耐人尋味的氣韻,是《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在李白研究領域成為常青樹的原因,也是李長之眾多學術專著仍然活躍至今的原因。——於天池
編輯推薦
本書開風氣之先,在李白研究的角度、方法上做瞭突破性嘗試。以人格分析的視角,追尋詩人“生命的流露”。全書文氣連貫,避免分割考證,而是“深入於詩人世界中的吟味”。
內容簡介
本書以李白的遊曆生活為經,以李白試圖擺脫凡俗羈絆的精神為緯,形成有道教氣質的詩句,深入體察詩仙李白的充溢的生命力以及內心之痛苦,解析其詩歌中的豪氣和語言風格的形成。作者李長之以“生命和生活”概括李白的本質,認為詩人對命運的抗爭集中在希望保留住現世上,而其痛苦之源卻是現世的終歸無法保留。作者以銳利的觀察,輔以設身處地的理解,刻畫齣鮮活靈動的李白形象。本書名為《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是作者李長之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完成的作品,至今仍為李白詩歌研究中的最重要的參考書。
最先认识李白源于那首口耳相传的《静夜思》: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词句很美,意境却幽远,苍凉。儿时只知背古诗词,对其中蕴 悲情不甚了了。年岁渐长,随着阅历的增长,李白这位被学者公认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一生让心底产生了远隔时代的共情。...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雖沒讀過儒人如何研究李白,但長之先生想必必取其反嚮。一個天纔的詩人必定是個極其難把握的矛盾綜閤體,其大膽名言愛財寶愛女人愛功名利祿也好,其求仙氣質毫無塵土之感也罷,皆得因於其生命力。能以此視角深入,多少得益於長之先生的德國古典素養。
评分興盡悲來,感時傷懷。先是讀得灑脫不羈,後卻又心中傷感。我覺得這本書打破瞭我對李白的印象,它使我認識瞭新的李白。李白並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狂放不羈,他有自己的憂愁,李白不是天上仙,而是世間人。李白希望自己可以顯貴,希望自己可以為國傢效力。他是“清真”,是“謫仙人”,但他卻不是我曾經理解的那個天纔,那種俠士。他感情充沛激越,自負求真,道傢在他身上有明顯的體現。但我發現,儒傢也許纔是他終身的追求!
评分人生的黑暗一方麵,正足以見齣人之所以為人來。所以,什麼死啦,病啦,犯罪啦,這是人生最黑暗的角落。但是,不懂死,絕不能懂生;不懂病,絕不能懂康健;不懂犯罪,絕不能懂聖潔。李白直接地說要錢、要酒、要女人、要功名富貴、要破壞、要殺,所錶現的,就是為生活而奮鬥,為生命而戰。李長之
评分道、運、自然、貴生愛身和神仙,都處處支配著李白
评分雖沒讀過儒人如何研究李白,但長之先生想必必取其反嚮。一個天纔的詩人必定是個極其難把握的矛盾綜閤體,其大膽名言愛財寶愛女人愛功名利祿也好,其求仙氣質毫無塵土之感也罷,皆得因於其生命力。能以此視角深入,多少得益於長之先生的德國古典素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