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纪德 André Gide (1869—1951)
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巴黎。1891年出版《安德烈•瓦尔特手记》,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一生创作小说、戏剧、游记、诗歌、日记、信函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多种,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浪子回家集》,散文《地粮》《刚果之行》《如果种子不死》等。1947年,他凭《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在这一系列讲座中,纪德主要的关注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解读陀氏的书信和小说文本,层层剖析了陀氏的文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发现了谦卑与傲慢的相互转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创作的主要特点。
该书有个“新思潮”的旧版,印象中是民国时期出的,具体年分已不确切。我自己完整读过的就是该版。关于这个新译,有两个可能:要么译者的法文不行,要么是在法国待得太久以致中文不行;至于第三种兼而有之的可能,我不太愿意为译者设想。(据作者介绍,该译本是从法文本...
评分(约稿,勿转,谢谢) 像法语本身一样,纪德所做的事情是从重音开始,到轻音结束。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舍斯托夫或者别尔嘉耶夫那样的评述,像一柄绝望而非人的铁锤,和我们的大脑一起坠落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沉陷的铁砧上。“人们期望找到一个神,但触及到的只是一个人,疾病缠身...
评分他不能让人消除疲劳,而只是让人感觉疲劳,就像不停奔跑着的纯种赛马,读者得保持始终的清醒,使注意力集中,从而引起精神的疲劳,三十年前,社交界中许多人也是这样谈论贝多芬的最后几部四重奏的。 其实他最好的作品就现在的这个样子,几乎在每一个部分都达到了很难想象被超越...
评分纪德可以说是对于存在主义浪潮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对于尼采、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推崇,对于萨特、加缪这一批人影响很大。当然,纪德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者,他对于世界的观察饱含激情,同时又保留着应有的谨慎,例如他的访苏日记。 1923年,纪德出版了这本关于陀思妥耶...
评分纪德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老陀的《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地下室手记》我都读过,《罪与罚》喜马拉雅有一女的读的特别棒。纪德说他想给老陀写个传记,写的就像罗曼罗兰写名人传那样的,我读完这本书想说:这完全比《名人传》还好看。 不...
以书信为切入点来解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新颖,“全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伟人”“一种情感经常让位于或几乎让位于另一种相反的情感”“从不强求我们的观点向他靠拢。他寻求阐明这些观点,使某些暗藏的真理明朗化,因为这些真理使他着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大多数人物,常常在不知什么时候,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不合时宜的方式强烈地要求去忏悔,去恳求他人饶恕,哪怕人家有时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纪德文字没有茨威格那么强的感染力,也不像加缪一样哲学化,胜在多次真实的阅读体验,坦言多次读陀氏作品感受都不尽相同,真正的伟大是自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从来没有过矫揉造作,也没有过装腔作势,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超人。
评分像是给不知道陀的读者介绍他的作品的陀吹,又像是陀的追悼会上的发言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可不好读,但是读完了总是不由自主的感叹,陀是真牛逼。
评分以书信为切入点来解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出的一些观点很新颖,“全部作品中没有一个伟人”“一种情感经常让位于或几乎让位于另一种相反的情感”“从不强求我们的观点向他靠拢。他寻求阐明这些观点,使某些暗藏的真理明朗化,因为这些真理使他着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大多数人物,常常在不知什么时候,会以一种异乎寻常的、不合时宜的方式强烈地要求去忏悔,去恳求他人饶恕,哪怕人家有时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纪德文字没有茨威格那么强的感染力,也不像加缪一样哲学化,胜在多次真实的阅读体验,坦言多次读陀氏作品感受都不尽相同,真正的伟大是自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从来没有过矫揉造作,也没有过装腔作势,他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超人。
评分抽丝剥茧的能力太厉害。
评分抽丝剥茧的能力太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