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哲學 藝術 思辨 梁超 文論 中國 沉迷書海 文化
发表于2025-04-22
哀歌:論文明的消極美學氣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超的《哀歌——論文明的悲劇觀念特質》從文化人類學的意義上探討瞭文明發展的特質,這種特質因為人類心理和社會的諸方麵成因,乃是一種符閤悲劇觀念的悲劇特質。
本書分為“本源”、“死床”和“物哀”三大部分。對傳說、神話、史書記載進行意嚮解讀,剖析瞭其中的悲劇觀念、悲劇思維;從心理、政治、倫理、性彆等方麵展現瞭超越選擇的四種衝突;同時也從悲劇觀念的消極美學角度詮釋瞭悲劇觀念的形而上的形態。
書的內容富有哲學內涵和思辨,從人類心理、人類文化和世界觀的層麵展現瞭文明的悲劇特質。
梁超,浙江杭州人,藝術史與美學博士。學者,作傢,策展人。從事美學研究、當代藝術批評、展覽策劃。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還不錯,喜歡最後一節。但是對這種闡釋為主的,尤其是用彆人(弗洛伊德)理論闡釋的,真的不太感冒
評分從日本的物哀,到西方哲學中對死亡的思考,最終迴到物哀無常……作為一本論述型的書確實很不錯,唯一要說的什麼美中不足的話,就是裏麵的日文俳句打印的一塌糊塗。大小寫字體參差不齊……齣版社就算是沒有懂日語的編輯,起碼也要問問彆人吧!太影響閱讀瞭!
評分顯然哀歌的美學境界是高高高於我的認知的 好在早就信奉死亡是唯一必然可靠的存在 對柏拉圖的哲思也一直有草根的理解。 比如理念是可以完美且不滅的 如木心說的 我愛你 與你何關 這就是純粹的存在。整篇文章的邏輯非我輩能明曉 但死亡確是人類的終極悲哀 而這種悲哀乃是文明之母 這讓我想起野外閤作社的那句歌詞 “如果一年都是閑暇的假期 那麼努力也就沒有瞭意義” 所以如果有永生 那麼一切都將是無意義的 要堅信隻有死神纔可以重生 如果沒有死亡 地球上很難齣現詩作。有死 有文明。意猶未盡 大多數意象於我而言像高等數學一樣 但還是很多審視自己的地方 比如釋放悲哀的極端行為 比如不懼死亡的痛苦 卻有些死亡的遺憾 比如某種死亡的五個階段 比如尼采的憤怒去思考該本我些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是作者傢養的寵物兔的毛!書沒上架的時候作者寫瞭一篇關於他傢寵物兔的文章刷遍養兔人的朋友圈,作為一個養兔人瞬間圈粉!但是哲學類書籍我覺得枯燥的很,看不進去也是真的
評分語言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指物的,名詞構成瞭語言的基礎。語言的指物本性也許框定瞭人麵對世界時的一種基本的認知態度:世界就是“有生”的動態之和,有生的事物俱是有滅的。悲劇的本源,是人類死亡意識及其詩性升華。
这是本有冲突的书 也是会思考的书 至于对或不对 那不重要了。显然哀歌的美学境界是高高高于我的认知的 好在早就信奉死亡是唯一必然可靠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哲思也一直有草根的理解。 比如理念是可以完美且不灭的 如木心说的 我爱你 与你何关 这就是纯粹的存在。整篇文章的逻辑...
評分“生存对于死亡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亏欠。”这是作者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无疑也是对在世的人的一种精神拷问。在绵延的时间里,那些为我们所铭记的其实都是在不断地遗忘,我们对于已经消逝的人、事、物在我们的脑海里从一个实体的像逐渐变成一个虚幻的影子,最后终将会化作虚无。...
評分死去的人得到了一日安眠,他们长眠在某个环境清幽、落花缤纷的死后仙境,他们在死亡举行仪式的那一刻获得了一生的荣耀。他们奔波一生,能被铭记的却只有那么一刻的辉煌。而活着的人却要在人世间继续饱尝酸甜苦辣,想来也是一种不公平。本书中所讲的吉尔伽美什、俄狄浦斯王的悲...
評分作者在全书最开始提到托马斯曼的言论“如果没有死亡,地球上很难出现诗作”,无独有偶,和他同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之一《死与净化》也是以“死亡”为主题,用音乐表达了对“死亡”诗意化的思考。事实上,不仅是施特劳斯,从20世纪初期“表现主义”在欧洲音乐...
評分作者用睿智而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部分从悲剧的源头开始讲起,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故事,从而引发了对死亡意境的思索。其中讲述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古人在死尸上涂上香料,以免尸体腐坏。他们觉得肉体不腐而生命犹存,就像我们如今的祭祀和丧葬仪式,我...
哀歌:論文明的消極美學氣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