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1954~ ):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8年回上海,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编辑。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3年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1987年应聘上海作协专事写作。2004年受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黄河故道人》、《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天天》、《遍地枭雄》等;中短篇小说集《小鲍庄》、《隐居的时代》、《忧伤的年代》等;散文集《独语》、《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寻找上海》等。另有《王安忆自选集》6卷;作品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等,《发廊情话》获鲁迅文学奖。
《长恨歌》讲的是主人公王琦瑶四十年的人生故事,由“上海三小姐”的传奇开始,到解放后守在弄堂打针的家常岁月,王琦瑶的日子表面看似平淡如水,内心的潮水却从未平息,经历了情感和岁月的几度变迁。李主任、康明逊、老克腊,还有一个伴随始终的程先生,王琦瑶在不同的年龄和时间,和四个男人上演了不同的情感故事。
看长恨歌,和关锦鹏,和茅盾文学奖无关。 多年前开篇的“弄堂”在我心里播下一个种,我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却还是惊愕,可以写得如此。怎么就后来没有急切地看下去,对一本书对一个作家,也是有眼缘的。 待到去年六七月间,话剧版长恨歌公映最后一场,父亲辗转...
评分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爱情,容不得一点单向关系的存在。 程先生把王琦瑶爱得入骨三分。占有相当偶然成分的那次拍照,便为他的一生定出了意料之外却也合乎情理的结局。程先生是懂王琦瑶的,单单从他为王琦瑶选美挑选服装的细致劲就可见一二。色彩的更迭,层次的递进,该突出...
评分 评分偶然结识了这本书 初初翻来 不胜无聊 细碎繁琐的文字倒是占了大半 生怕自己心性浮夸 念不下去 磨磨蹭蹭一周也将这本书读了过去 这个王琦瑶啊 真是让人羡慕 让人嫉妒 却也让人惋惜的 我是不喜欢上海的 正是一点也没看错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 爷爷去上海看望他的远方亲戚 ...
评分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爱情,容不得一点单向关系的存在。 程先生把王琦瑶爱得入骨三分。占有相当偶然成分的那次拍照,便为他的一生定出了意料之外却也合乎情理的结局。程先生是懂王琦瑶的,单单从他为王琦瑶选美挑选服装的细致劲就可见一二。色彩的更迭,层次的递进,该突出...
这本,原本应该在五年前就看完的书
评分作者可真会做场景描写,跟人物内心、命运紧密相关
评分当看到结局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仿佛旧上海也死了~~~
评分在公寓闲着无聊又读一遍,太爱作者絮絮叨叨非要说清不可的口吻了。几十年断行断句地讲清楚,几十年前最好最美的大上海时代冷眼旁观,城市打败了人,无声有声都此恨绵绵了。
评分女人写女人,也是一五一十斤斤计较,这种计较是啰嗦,但是也正是这啰嗦才能把个中人物写得仔细贴切。这本书中关于王琦瑶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鲜,因为这样的故事好像有意无意不费力气就能存在于20th40s浪奔浪流以上海为背景的电影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