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27 年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 年完成的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关注和争议。之后创作了《奔》《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等大量文学作品。
1948 年写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荣获1951 年斯大林文艺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等职。
本书选入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一九三○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五篇小说,这些作品标志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女性的崛起,同时也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丁玲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五四时期冰心、庐隐、冯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涵——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和叛逆,另一方面塑造出五四之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的典型。她们身上既有浓重的空虚、苦闷、绝望的感伤主义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和社会的印记。
丁玲,从小接受新式教育的五四时代女性代表。五四热潮时期,她凭着一股叛逆精神,投入对封建礼教的作战,去追求女性权利和个性自由。当热情逐渐冷却,青年们徘徊在迷雾萦绕的路口不知路在何方时,她也迷茫了。几千年的枷锁倏地去除,比起欣喜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推翻封建之后自...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描写很细腻,就是故事基本都不能吸引我,甚至有些矫情
评分写得最好的确实还是莎菲女士的日记,从1927年到1940年,选了五篇,前三篇梦柯、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阿毛姑娘都是一个类型,对女性心理和情绪的剖析,说她矫情也确实有点,但其实细看也能看到些丁玲日后逐渐左倾的影子,这三篇的女主其实是刚刚觉醒自我意识又迷茫着找不到方向,于是把人生价值寄托到了爱情上,其实说爱情也不恰当,应该是男女关系上吧。最后那篇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这个角色就是找到了自我实现途径,不再囿于女性细腻的小情绪的形象。这样的顺序看下来确实很有意思,还有就是丁玲的文笔其实也蛮不错的。
评分若泉说得很对,一些感伤主义、个人主义,没有出路的牢骚和悲哀!……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思想左转真是观感微妙
评分几个小短篇,二十年代末的几篇语言磕磕绊绊,果然还是得学点语言学。 《梦珂》:资产阶级家的小姐从家中、学校走出后去哪里呢?无路可去。二十世纪的上海青年竟与十九世纪的巴黎青年相像。 《莎菲女士的日记》:讲一个五四女性青年的苦闷,讲一个暗恋的故事,心理刻画细腻无比。美男子们,快快炼出与外表相衬的灵魂啊。 《阿毛姑娘》:丁玲真是写情绪的高手。嫁为人妇的阿毛只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心智全未长大。猛然被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便引发了诸多思考,引出面对自身命运的不甘来。如何改变?不能改变,至此,便无一物可眷恋。阿毛像包法利夫人,也有杜丽娘的影子,除出嫁外她若再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便不会如此结局。 《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已可以看出左转倾向,文风豁然开朗,但细腻也削减了些,开始写农村、写战争了。
评分丁玲关注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梦珂、莎菲、美玲是知识女性的觉醒,阿毛是劳动女性的觉醒。霞村有对愚众的谴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