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学历既经过家塾、中西小学堂,毕业后即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又任《民国报》记者,1917-192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常委等。
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 (1919)、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921)、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1932)、 《乡村建设理论》 (1936)、 《朝话》 (1936)、 《中国文化要义》 (1949)、 《人心与人生》。
本书首次出版于1921年,距今已七十余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现在以横排本重新问世,也主要是为适应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新儒学这一中国当代重要思潮的需要。本书将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比较东西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科学与民主的原因,以及以后我们的 文化该向何处走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
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 评分我是看了些熊十力的《读经示要》和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之后再看梁漱溟的,三人并称”新儒家“三圣,但是我觉的凭这本书,梁漱溟要和其余二位并称,是远远不够的。 熊十力和马一浮的风格类似,厚积薄发,旁征博引,理据充实。梁漱溟的这本,相对来说有点不接地气,说的不好听...
评分本書論證不足(可能是身為講演的壞處),立論基礎比較薄弱(他自己也说不能以学术眼光视之),但勝在對儒家精神的分析、對西哲發展的敘述很精到;至於印度和佛教的内容我不甚瞭解,據老師講,梁的理解是有一些謬誤的(不过梁自己也说只是己见而非全乎佛家)。 其实仔细读了本...
评分最近,读起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虽不完全赞同梁老的论述,但他关于东西文化和思想的比较,对我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从他的论述里,我找到了自己对于印度哲学倾向的深层次原因。梁老的观点虽不能解释我全部的人生观,但却部分解释了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