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17岁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2岁创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一生备受病痛折磨,15岁患风湿热,经历三次中风,29岁瘫痪。1967年9月29日在纽约去世。《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列第17位。此外,她还著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金色眼睛的映像》《没有指针的钟》《抵押出去的心》等。其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美国现代文库“20世纪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时代》杂志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隆重推荐图书
麦卡勒斯基金会唯一授权版本
美国天才女作家麦卡勒斯,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欧美文坛耀眼之星
从钱锺书到苏童,从21次获诺奖提名的作家格雷厄姆到心理学宗师荣格,从文艺青年到媒体巨星奥普拉,无一不为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所深深着迷
——————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麦卡勒斯以她独特的手法写美国南方小镇,写八月漫长沉闷的下午,写午夜的咖啡馆里喝着冰啤酒、徘徊于孤独的人们,写黑人对于自由的隐忍与矛盾的苦痛,写那些期望改革的人疯狂、绝望却又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的决心……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故事,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
——————
故事飘渺,人物幽怨,难忘的是笔下沉实的清愁和料峭的温煦……像酒,像泪。
——董桥,中国台湾作家
麦卡勒斯的艺术魅力好似福克纳笔下的人物住进了梵高的画中。
——《纽约时报书评》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抒写同情、遗憾和讽刺的传奇之书,形式和事件在小说中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弗吉尼亚评论季刊》
在她的作品中,我发现了自赫尔曼•梅尔维尔之后,我们那非诗歌类作品中不再拥有的强韧而高贵的精神。
──田纳西•威廉斯,美国剧作家,《欲望号街车》作者
与读外国小说相比我还是喜欢看外国的电影,必竟影像比小说更能让人理解。我所读第一本外国当代小说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记得当时读到男女主角欢娱的场景时面红耳赤的样子。读过最多的外国小说便是日本的小说,可能是它归属于东方历史文化之范畴易懂的原故吧。喜欢渡边...
评分无数在书店里被这个名字吸引,无数次把它拿在手里,或快或慢的翻上一遍,书是厚的,从那些断落的词句里我总是看不出它到底在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我于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它. 直到终于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上上下下寻了个遍终于在一架架的旧书中间发现了一本崭新的.欣喜若狂的回到...
评分最近,只有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让我印象深刻,时常回味。并不精彩的情节,却让我在无论何时拿起来,就可以畅快地读下去,进入自己的哲学世界。慢读的结果,就是从几个月前从拥挤的书架上取下它来,直到现在,结尾还没有读完。 没有跌宕的情节,故事显...
评分有一天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想到,其实麦卡勒斯在书里所写的这种人生境况,就好像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的心灵模式。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就是著名的洞穴喻:世界是一个地下洞穴,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是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
评分好像关于这本书的评论特别多,似乎每个人都有话想说,虽然,我们明明都知道这本书说的是理解的不可能性,可是,我们就是忍不住有话要说,所谓人类的劣根性,大致如此。 我们一直都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每个人似乎都有太多的话想倾诉,可是却没有人喜欢倾听,我们总是希望告诉...
「你永远的 约翰·辛格」
评分同事的书,单位闲余时间读完。感觉一般吧整体,不是说写的不好,只能说整体不是喜欢的类型。
评分「你永远的 约翰·辛格」
评分世间唯有孤独是永恒的。
评分哑巴朝自己开了一枪,那一枪仿佛穿越了文字 书本 和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