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约翰·托兰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辛州,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主要作品有《阿登之役:恐惧中的勇气》《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从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岛之战的180天》《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约翰·托兰自传:我眼中动荡的20世纪》
托兰认为,好的历史著作就是“活的历史”。他的写作信条是“不应当以自己的观点来讲述,而是像一出戏那样,让实际上发生过的事情重演,这才是所谓活的历史。”托兰的作品摒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最后100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约翰·托兰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一。为了写这本书,托兰和他的日本籍妻子寿子驾车穿越铁幕,去了当时还很少有西方人涉足的东欧各国。
现在应该做的是揭露,而非控诉。
二十一个国家的亲历者,数百次采访,数千份第一手资料
全景展现“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揭开希特勒第三帝国毁灭的秘密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 一。
本书将读者真正地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百天的欧洲战场。雅尔塔会议、雷马根的突破、德累斯顿大轰炸、希特勒在地下堡垒中最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抽象的历史名 词,而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托兰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还查阅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
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不仅展现了美英苏三国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三帝国大厦将崩之际,纳粹政权内部的挣扎,还讲述了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命运。
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三个月之内,罗斯福、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先后离世。同样告别这个世界的还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欧洲胜利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存在着及其美好的希望与极其惊人的恐怖。
——约翰·托兰
每一个故事——人物描写、作战计划、讽刺手法、谍战大幕、大规模暴行、疯狂、外交官、将军、士兵、狙击手、冷静之人和狂热之人。希特勒的占星术、艾森豪威尔将军受降日早晨之所读、吉斯林的最后一次乘车、命令、新命令、烦躁不安的政治家、战略争论、战火与死亡的恶臭、发往莫斯科的电报、冲锋陷阵的大军、离散的难民……扣人心弦,研究透彻、细节翔实——尽在此书中!
——《纽约时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叙述场景多样,从每条战线、每个会议室的秘密场景,到解放了的营地,到希特勒的地堡,再到美国兵轰炸莱茵河上的铁路桥……一幅历史画卷在托兰手中编织出来。
——《芝加哥论坛报》
难得的佳作……令读者从头到尾都心存悬念……每个场景仿佛都是特写镜头,直截了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在历史现场倾听人物对话,权衡得失,体会首脑们的情绪。
——《纽约时报书评》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
——《当代作家传略》
“不存在一个或三个强国想当世界霸主的问题,我看不到任何一个大国想要统治世界。除非我弄错了。或者我有眼无珠。我倒要问问我的朋友丘吉尔先生,请指名道姓地讲出谁是想要统治世界的大国。我深信,丘吉尔先生和英国不要这种统治,我也深信,美国没有任何这类想法。而俄国更没...
评分最后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曾亲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动荡飘摇的时代中眼观世界,曾著有《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从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岛之战的180天》《约翰•托兰自传:我眼中动荡的20世纪》等优秀的作品,本书被认为是...
评分陆陆续续阅读过不少讲述二战历史的书籍,自认为已经了解到不少这方面的历史。这次有机会再次系统地学习希特勒第三帝国灭亡的100天内所发生的事情,书中不仅仅只有这短短的100天,和这段时间有关联的内容作者又以回顾的方式加以介绍。如此,更能让读者全面接触二战的历史,也能...
评分100天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新生,而对于一段历史,短短100天的时间竟也促发了转折。在世界史的舞台上,希特勒算得上是排得上名号的男主角了,称不上主宰,但也绝对是闪耀一时了。或许你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但对于希特勒这个名字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希特勒这个名字被人...
评分关于二战,对于许多人来说,那是一个无情的灾难,是许多人不愿提及的伤心往事。对于中国人而言,二战的历史主要集中于世界三大主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中国面对的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惨绝人寰的疯狂屠杀中国军民。近年来,中国人对二战的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出来,...
以前读过《希特勒的灭亡》,这本《最后一百天》时间聚焦到第三帝国的灭亡前一百天,我们可以了解希特勒在最后的日子里,如何疯狂到沮丧到灭亡的全部心理历程。
评分以前读过《希特勒的灭亡》,这本《最后一百天》时间聚焦到第三帝国的灭亡前一百天,我们可以了解希特勒在最后的日子里,如何疯狂到沮丧到灭亡的全部心理历程。
评分接近《巴黎烧了吗》的写法,多视角、多线并进的拼图式叙述。本书主要展现大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士兵和百姓作为穿插牵引,比《巴黎》要大气、紧凑,更突出全局的掌控。几次大桥争夺战非常精彩,不管哪场单独拿出来都足够拍成大片了。细节鲜明。比如巴顿突破莱茵河东岸后,故意模仿威廉征服,戏剧性地抓了一把泥土;“铁幕”这个词汇是戈培尔发明的,他预见到了德国失败后将会出现美苏对抗。希特勒和他的部下的相处里也有不少温馨的场景。整部作品的历史观端正、辩证,叙事流畅,评析适当。
评分最近第二次碰到非常糟糕的翻译了。。。买了中文版看不下去又得花钱买原版,那我干脆以后也别冒这个险直接买原版好了呀
评分kindle阅读体验很不好,可是这个新冠假期,没有纸书读,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