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毅,1974年生于安徽,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和社会文化史。有多篇学术论文,见于《文史》、《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期刊。曾获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
本书在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长时段内,以徽州为代表区域,深入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三者之间相生相成的历史。本书认为,明代徽州宗族社会的出现,根植于十二至十五世纪宋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深受王朝政治和地缘环境的影响,是理学价值观深入传播之下,士绅和商人等主导人群共同塑造的结果。本书采用了整体史的新视角,致力于重新梳理地方历史的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强调对方志、文集、谱牒等官私文献的综合利用,尤其注重在旧史料中开掘新内容,对人物传记和微观史实多有细致的考辨,兼具汉学研究的特色。
章毅的博士论文《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的文化與社會》曾榮獲二〇〇六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經過作者數年精益求精的修改,終於在近期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選擇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區域和論題作為研究的對象。不論是理學、宗族還是徽州,...
评分宋代以后出现的宗族组织,实际上并非自然形成的血缘群体,而是一种“氏族化的家庭”或者“同姓的世系集团”,以理学为纽带,通过虚拟共同祖先而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守望互助,具有明显的功能性和建构性。《理学、士绅和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一书通过对方志、家谱、...
评分章毅先生的大作《理学、士绅和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一书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是章先生在港的博士论文。该书以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为主题,共分八章,开章序论,末章结论,第三至七章论述了徽州社会的宗族是如何在南宋到明代这一特定时空...
评分章毅的博士论文《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的文化與社會》曾榮獲二〇〇六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經過作者數年精益求精的修改,終於在近期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選擇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區域和論題作為研究的對象。不論是理學、宗族還是徽州,...
读过港中大版,可以入手一本。
评分材料五星,解读三星半。本书是针对单一地区(徽州)的长时段(宋元明)研究,材料上主要依靠方志、文集和族谱,内容涉及理学、科举、宗教、宗族、地方信仰等诸多问题。作者认为,十五世纪末期新安程氏统宗的出现,是明代徽州宗族社会形成的标志,也是诸多因素整合发展的结果。总的来说,绵密详实,作者统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努力也较为成功,如海外学界的宋元明长时段、华南学派有关地方社会和宗族建构、宋史学界开始关注到元代理学发展等。第七、八两章用力颇深,有帮助。另,作者有关地方精英嬗递的过程,即早期的豪强与道师到宋代的科举士大夫,再到元代新豪强的脉络梳理有启发。但其中变化原因着墨不多,因此总体给人感觉叙述有余,分析不足。p.s 江西与徽州多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材料上未必能有徽州那么详尽,加之已有专论,可参考。
评分中古史研究和宋元以来研究中考察对象和使用材料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不得不说明清史研究尤其是民间文献研究的方法、视角、思路可以给我们中古史研究很大的启发意义。
评分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好……基本是按唐宋元明的时段分述在徽州这一空间内的信仰、科举、家族网络和个别的理学家(比如陈栎、鲍云龙和郑玉等)以及一些理学的鬼神观。第八章讨论明代程氏统宗的个案很详细。但是,全书好像侧重于徽州宗族,对理学及其与宗族的关系好像阐述得不够吧。
评分按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