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理论 艺术 艺术史书单 艺术(史)研究 历史 方法 奥托·帕希特
发表于2025-03-30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作者奥托·帕希特是20世纪伟大的美术史家、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导读者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品。他强调回到观看本身,美术史所关注的始于眼睛而非文字。
本书为奥托˙帕赫特的重要代表作,也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经典文献,是一部有关美术史学和研究方法的经典著作。书中荟萃了帕希特杰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探讨了美术史研究的诸多关键问题,对发展论、图像志、图像学、风格问题、鉴定、历史与个人、心理学与艺术史研究等做了深刻反思,同时剖析了李格尔、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泽德迈尔等重要美术史家的思想与方法。书中不乏对图像形式的生动描绘,既表现出德语界学者严密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体现了作者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对艺术的直觉感知力。作者意在通过此书重构艺术产生的原始文化与社会环境,澄清那些已不为人熟知的时空观念和重要的象征符号,从而强化观者的感知力。帕赫特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从李格尔到沃尔夫林、潘诺夫斯基等重要艺术史家的思想,一直强调要回到观看本身。帕赫特最大的贡献在于让学生和读者懂得面对艺术品时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思考。本书可被列入艺术史经典著作之列,在抽象思维中闪烁着光芒,对图像形式的描绘无以伦比,同时还充满了缜密的历史逻辑和具体史实,这使得帕赫特能与沃尔夫林、李格尔、瓦尔堡、潘诺夫斯基齐名,成为西方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史的布道者。
奥托·帕赫特(Otto Pächt,1902—1988),新维亚纳艺术史学派代表人物,曾在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教授艺术史。他在中世纪彩绘写本研究,对15世纪荷兰、法国、德国绘画与雕塑研究都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为牛津大学的博德林图书馆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彩绘写本所编撰的目录,是中世纪书籍插图研究的奠基之作。
薛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撰写、翻译了大量学术类文章,并发表在专业刊物上。编撰《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博物馆学导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西方美术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文献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从泽德迈尔的直系接班人一窥新维也纳学派。侧重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讨论了风格断代、细节鉴定等传统美术史研究方法的缺陷(风格断代实际上是从后往前的回溯,而细节鉴定法事实上忽略了艺术家作品中的整体意志。)最重要的地方依然在于其结合泽德迈尔的格式塔心理学调和天才论和历史论的尝试,其中分析伦勃朗如何通过埃尔斯海默、古德特一路而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关于文字描述画面这一实际上涉及图-文转换的艰难任务进行了超前的反思,给我很大的启发。
评分非常好。与其说作者是在寻找艺术史研究的有效方法,不如说是在提醒研究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尤其是在接受过一些基本训练、有一点实践经验之后再来看,想到这些“基本原则”有时曾被自己忽视,如履薄冰。译文流畅,未收录伍德的序言、滥用“[ ]”符号扣一星。外封不耐脏,拿掉封面会获得一种高级感。
评分不说什么了,有的部分章节读了3遍,章与章之间衔接密切,基本每章都有我感兴趣的内容,后面的注释更是不容错过。个人偏爱4,6,7,8,12-15章,也还有没读懂读到位的地方,值得放在枕边。开头对凯尔经讨论也蛮有意思。
评分由问题与方法形成的讲稿。每一章用观点的辩驳或实例来呈现一个问题,并进而引出下一个环节。这让整本书有古典音乐的气质。严谨而又有美感。值得反复读。
评分每一章围绕一个美术史研究的主题进行讨论,强调视觉本身,强调以艺术品为中心。序言里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种研究方法并非始于思辨推论,而是来自对眼睛观察艺术品的感知过程加以理性的思考。艺术史所关注的内容始于眼睛而非文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美术史的实践和方法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