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錶

元素周期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普裏莫·萊維(1919-1987),意大利化學傢,也被譽為意大利國寶級作傢。他是奧斯維辛幸存者,第174517號囚犯,也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公眾喉舌,備受索爾·貝婁,菲利普·羅斯、卡爾維諾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學大師的推崇。

萊維1947年齣版迴憶奧斯維辛經曆的處女作《這是不是個人》時,卡爾維諾為他撰寫書評,直至該書於1958年推齣修訂版,萊維纔終獲文壇認可。從此,他的創作如源泉噴湧,涉及詩歌、小說、迴憶錄等各個領域。1963年齣版的《終戰》,描述他從集中營得救迴到意大利的經過,這部作品被選入意大利語文教材,並於1997年被改編為電影《劫後餘生》。

齣版於1975年的《元素周期錶》是萊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並在2016被BBC齣於教育公眾的目的,改編成兩集廣播劇。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意] 普裏莫·萊維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244
译者:牟中原
出版時間:2017-4
價格:46.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02012298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普裏莫·萊維 
  • 化學 
  • 意大利 
  • 文學 
  • 曆史 
  • 外國文學 
  • 小說 
  • 科普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元素周期錶》是意大 利作傢普裏莫·萊維風格最強烈的文集,既有自傳因素,又糅閤瞭寓言、想象,甚至曆史。作者通過闡釋二十一種元素的特性,鈎沉瞭自己在二戰前後的成長、生活,對人類道德和物質世界的隱蔽關聯進行瞭深邃動人的追問。

化學傢和奧斯維辛幸存者這兩個身份,在萊維身上如此強烈地共存著。對於萊維而言,化學是“一所政治的學校”,化學的物質世界嚮他呈現諸多微妙的倫理和道德隱喻,幫助他麵對身為一個意大利猶太人在法西斯歲月中經曆的諸般流離。

萊維用惰性氣體“氬”來隱喻他成長的猶太社區和皮埃濛特地區其他族裔之間的隔膜;用“汞”這種不穩定、易揮發的氣體來指代當時服膺於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識分子;而用元素“鋅”“惰性、必須要有雜質纔能進行化學反應”的特性來有力諷刺瞭當時希特勒鼓吹的“猶太人是一種必須要去除的雜質”的荒謬言說。“鈰”、“釩”、“金”的故事則隱約還原瞭作者在奧斯維辛擔任“化學工程師”的經曆的痛苦記憶;而萊維對生命的看法也在最後一章“碳”中揭露無遺,作傢以超曆史的視角還原瞭一枚碳原子在天地萬物和人體之間的傳遞和循環。每個讀者也被迫和萊維麵臨一樣的思考:既然生命都是物質的偶然、隨機重組,那生命必定是虛無的嗎?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首先我要说明书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短但是精练,且十分有代入感,但是不建议低龄年段的读者阅读,很可能读完会有一种差标签打在它的身上。这本书不宜用来消遣时间,要是只用2天那种快读的方法绝对是不舒服且浪费时间的,我的个人感觉就是这样,到底如何还是去读一读...  

評分

作者文笔非常诙谐、流畅,译者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那份幽默和飞流直下的文风。 但是,尽管绝少描写集中营里面的残酷,故事里仍时时透露出伤痛、无法原谅,无法释然、绝望的愤怒……这本书也像人生,从少年时代写到中老年,但是集中营施加的折磨和创伤总是时不时浮现在生活里。...  

評分

評分

作者文笔非常诙谐、流畅,译者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那份幽默和飞流直下的文风。 但是,尽管绝少描写集中营里面的残酷,故事里仍时时透露出伤痛、无法原谅,无法释然、绝望的愤怒……这本书也像人生,从少年时代写到中老年,但是集中营施加的折磨和创伤总是时不时浮现在生活里。...  

用戶評價

评分

多個章節,讓人讀完心中有悲泣

评分

每種元素各不相乾,仿若一串七彩斑斕的項鏈,每一個元素是一個小故事,一段往事,一段經曆,一個傳奇,是化學反應,是物質屬性的探析,是人性追問。一個誠實開發的男孩“他能接受一個會思想的人被要求隻信不想?,對所有的教條、斷言、命令、他不感到惡心?”

评分

新版封麵挺好看的,萊維的書自然不可錯過

评分

科學與文學的融閤,二十一種化學元素,二十一個故事,將作傢的生活經曆展開、串聯。化學不再是實驗室裏的空中樓閣,它和作傢的生活緊密聯係,化學提供一種認知的維度,其背後是諸多微妙的隱喻。其中關於鋅的故事是對希特勒鼓吹的種族主義的絕妙諷刺:鋅很容易和酸反應,但是很純的鋅遇到酸時,倒不大會起作用。作者說,這裏可以得到兩個相反的哲學結論:贊美純真,它防止罪惡;贊美雜物,它引導變化以及生命。作者毫不猶豫地傾嚮於後者,如羅素所說,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還有汞的故事,介紹裏說作者通過這種不穩定、易揮發的氣體來指代服膺於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識分子,使我印象深刻的倒是這樣一幅畫麵:亨德裏剋和瑪姬把亮晶晶的水銀撒在身上,倒在頭上,好像飢渴人遇到水一樣。美和危險糾纏在一起,殘酷而動人。

评分

這本書老讓我想起以前讀書時認識的一個學長,本科化學專業,半道萌生瞭文學興趣,於是研究生投考文藝學。他畢業時我送瞭他一本《柏拉圖文藝對話集》。理科和文科,就像是我們從球體的這一極齣發,終會在另一極相遇,看似對立,實則同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