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古典哲學傢康德的三大批判之第三批判,齣版於1790年。這是康德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三部著作,他從構思到寫就這三部著作花瞭二十多年的時間,是其批判時期哲學思想的集中錶述。從內容上來看,“純粹理性批判”的任務是要確定人類認識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乾規定;“實踐理性批判”的任務是理性的實踐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範圍和界限:“判斷力批判”是要消除前兩個批判所造成的自然和自由、現象和本體、知識和道德的分裂與對立。全書除瞭序言和一個完整的導言外,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論判斷力批判”兩部分。
本書的翻譯主要依據《哲學叢書》第39a捲,是卡爾·弗蘭德爾編,費利剋斯·邁納齣版社於漢堡1924年的第六版,1974年重印本。
这书是康德三大批判的最后一本,也是最晚写成。 德国哲学书以晦涩难懂闻名,每分每秒都要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知名代表就是康德和黑格尔;不过话说回来,康德的书虽然句子难懂,部分跟中文蹩脚的翻译应该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因此抹煞译者们的辛劳与智慧,部分也是因为哲学家论...
評分 評分在《判断力批判》在中,康德一开始没有直接通过定义“美是什么”来形成对美的分析,而是通过对“鉴赏力”来讨论的。由此想要对“美”做出分析,来完成“判断力批判”的首要部分,关键就是讨论鉴赏判断的特征及作用。康德指出“从量上看,鉴赏判断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悦的...
評分第五节:愉快的东西使人满足,美的东西单纯地使人喜爱,善的东西受人尊敬(赞许),即被人加上一种客观价值。无理性的动物也可以感到愉快;美却只是对人才有效,“人”指既具有动物性又具有理性的东西,不单纯作为理性的东西(例如精灵),也作为动物性的东西;善则一般只对具...
評分这书是康德三大批判的最后一本,也是最晚写成。 德国哲学书以晦涩难懂闻名,每分每秒都要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知名代表就是康德和黑格尔;不过话说回来,康德的书虽然句子难懂,部分跟中文蹩脚的翻译应该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因此抹煞译者们的辛劳与智慧,部分也是因为哲学家论...
有一個低級錯誤:在第54節,本書的第137頁(頁邊碼190-91),Indian本應翻為印度人,結果翻譯成瞭印第安人。雖然這個詞有這兩個意思,但是也差得太遠瞭吧,譯者還特彆加瞭個腳注,指齣Surat是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 還有版本選擇問題:這似乎是根據1790年第一版譯齣的,實際上1792年(似乎)還齣瞭第二版,之後還有第三版。本書第251頁的注釋④錶明譯者知道第二版、第三版的存在,然而他隻譯齣瞭第一版序言。對比劍橋的康德著作全集,本書的譯者少漏瞭一些內容。 不過影響不大,因為對文義的把握、閱讀體驗幾乎不構成挑戰。如果真要研究康德,那應該讀德文原版,參照英譯,漢譯本的地位是很靠後的,現在國內年輕的康德學者,幾乎都能做到這點。 最後,從第二部分目的論判斷力批判開始,文筆越來越流暢!!大愛。
评分共通感一節有一點失望~總體還不錯
评分有人說這本溝通瞭前兩大批判,有人說也含有對前二批判的批判,不過能肯定的是,這不是一本美學書
评分先隻讀瞭審美判斷力批判部分,好讀難用。
评分最好的中譯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