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巫鸿 艺术 美学 海外中国研究 废墟美学 艺术-艺术史 废墟
发表于2024-11-21
废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本书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巫鸿(Wu Hung)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谈古论今,有意思的一本书。废墟感确实是西方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这趟北欧之旅更加深体会了。
评分前面还行哦,用废墟拉线索
评分本书深入探讨了作为艺术素材的“废墟”,所以非常适合在颓唐、落寞、萎顿的精神状态下阅读。我由此明白作为一名“人文学工作者”的危险: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不能够亲身体会人类的终极困境,不能与艺术家获得疯狂的共鸣,那样可能就会导致写出来的东西隔靴搔痒,无法触及真正意义上的痛点。巫鸿老师这本书既涉及绘画,又与摄影和电影等影像艺术相关联,视野开阔,说服力强。
评分从中西国的传统古典绘画艺术到现代艺术,从石碑但绘画到摄影到行为艺术,从历史的怀古,往昔的惆怅,名族记忆与历史伤痕,到对现在工业和城市化的艺术反思,我们看到多个民族和多个时代关于废墟不同的阐释与意涵。对艺术的解读,对文化的理解,对现实与人的凝视,文采性与艺术性,视觉话与深度,这本书让人受益良多。
评分历史的消磨
第一章:废墟的内化 首先,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废墟,直到圆明园遗址的出现。即一个典型的西方废墟:亘古永恒的石头(石质有纪念碑性)与丛生的杂草。 中国的废墟更在于丘与墟。 丘指一种往昔的建筑的存在,只不过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已荡然无存。这个意向在很多古诗与画中都...
评分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评分第一章:废墟的内化 首先,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废墟,直到圆明园遗址的出现。即一个典型的西方废墟:亘古永恒的石头(石质有纪念碑性)与丛生的杂草。 中国的废墟更在于丘与墟。 丘指一种往昔的建筑的存在,只不过建筑物的主体形态已荡然无存。这个意向在很多古诗与画中都...
评分 评分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废墟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