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史 海外中国研究 社会学 历史 物质文化 造纸 地方性知识 竹子
发表于2025-02-02
以竹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夹江县是四川境内的山区,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艾约博(Jacob Eyferth,1962-)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专业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以及关于工作、技术、性别和日常生活的历史。
通过对“技能”概念的打造,建构了一个大历史进程与具体日常生活经验相汇合的平台,跨越了个体的“具身认知”和集体的“实践共同体”鸿沟。而国家与市场对技能的“去技能化”与“再技能化”,外部简单的“位置政治”与带评价需求的市场逻辑,一看一闻,可惜没有提出更加具有洞见的新范式。
评分采取西方中国研究惯用的“小切口,大视角”的手法,以四川一个造纸业主导的村庄的百年变迁,管窥整个20世纪里,革命、工业化、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对于中国乡村的改造与影响。主要基于各种地方档案和口述史资料写成,资料搜集的难度可想而知。叙事流畅的同时,保持跟各种社科理论的对话,难能可贵。
评分按需。
评分选题非常赞,看完以后对夹江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对造纸的过程和工艺仍然不是很了解,但惊喜的是本书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对农村社会,文化,20世纪中国历史的很重要的北京,值得一读。我唯一还很疑惑的是,造纸,垦荒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动物栖息地的威胁有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记录。
评分12月书单
技能,在这本书里具体谈的是造纸手工业的技能,就像竹子一样,扎根在三重土壤中。 第一重是亲属关系的土壤。“宗亲就是技术知识的‘天然’容器。”(p.47)家庭作坊是传统的手工造纸单位,宗族既成为劳动力的灵活蓄水池,又成为延伸到更远地域和更深市场层次的网络,同时,它还...
评分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20世纪的社会史,因为是历史,期间大量叙述可以如故事一般阅读,障碍不大,本书阐述了造纸特色村的技术、家庭、宗族、经济、政治等发展过程,对大跃进之后的近代部分理解更有感触,荒唐的年代里发生的荒唐事情,从另一个角度观看今天社会,不论美国还是其他...
评分这是一部描述四川农村手工造纸技艺20世纪社会变迁史的著作。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作者是艾约博(Jacob Eyferth,1962-),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专业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该书获得2011年度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列文森奖”。 这种小范围的实地考察...
评分18年陪老师带着艾约博、高彦颐两位汉学家和一些德国的博士去看桐乡的丰同裕染坊。当时不知道他就是作者 ,因为他自称为雅各布…中文很好,当时说他在做一本土布生产的书,考察过中国很多地方,与中国的姻缘很深。他对手工艺的观点很有建设性,我觉得邱春林的很多观点是在他观点...
评分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就是越是更多地强调要重视工厂与企业的大规模。 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由旨在增加新生的工业部门的资本供给(此外,还为它们提供更少分权化的以及具有更丰富信息量的企业指导)的特殊的制度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一个国家的...
以竹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