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为生

以竹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约博(Jacob Eyferth,1962-)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专业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以及关于工作、技术、性别和日常生活的历史。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艾约博
出品人:
页数:270
译者:韩巍(译)
出版时间:2016-12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93810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历史 
  • 物质文化 
  • 造纸 
  • 地方性知识 
  • 竹子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夹江县是四川境内的山区,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技能,在这本书里具体谈的是造纸手工业的技能,就像竹子一样,扎根在三重土壤中。 第一重是亲属关系的土壤。“宗亲就是技术知识的‘天然’容器。”(p.47)家庭作坊是传统的手工造纸单位,宗族既成为劳动力的灵活蓄水池,又成为延伸到更远地域和更深市场层次的网络,同时,它还...  

评分

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就是越是更多地强调要重视工厂与企业的大规模。 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落后,由旨在增加新生的工业部门的资本供给(此外,还为它们提供更少分权化的以及具有更丰富信息量的企业指导)的特殊的制度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一个国家的...

评分

一、被遗忘 这是一部一个中国乡村的社会史。 故事发生在夹江县。夹江,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落在地图的哪块区域,我们很难注意到它。就像我家乡所在的高安,外乡人是不大知道这地方的,即便高安和夹江一样,都和造纸有丝丝关联(高安发现的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  

评分

一、被遗忘 这是一部一个中国乡村的社会史。 故事发生在夹江县。夹江,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落在地图的哪块区域,我们很难注意到它。就像我家乡所在的高安,外乡人是不大知道这地方的,即便高安和夹江一样,都和造纸有丝丝关联(高安发现的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  

评分

很多技术史著作有着浓重的功能主义色彩。本书前几章描绘四川夹江县造纸地区,洋洋洒洒援引人口、土地、作坊、产量、分工的数据,简而言之造纸业是当地社会经济的一个有机部分,技术和家庭、村落结构、kinship密不可分。乡村社会自成系统,特殊的手工业虽非男耕女织,但也可以吸...  

用户评价

评分

手工艺个案研究范例。

评分

手工艺个案研究范例。

评分

之前去夹江,山清水秀好地方,可惜今日造纸从业者已寥寥。

评分

采取西方中国研究惯用的“小切口,大视角”的手法,以四川一个造纸业主导的村庄的百年变迁,管窥整个20世纪里,革命、工业化、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对于中国乡村的改造与影响。主要基于各种地方档案和口述史资料写成,资料搜集的难度可想而知。叙事流畅的同时,保持跟各种社科理论的对话,难能可贵。

评分

笔力颇为克制,却见微知著,理论颇为稳健地激发出史料的能量,读来发人深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