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瀟白,復旦大學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副教授。2011牛津大學威剋裏夫學院訪問學者、2012-2013加拿大維真學院博士後、2014-2015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著有《聖像的修辭:耶穌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間社會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11)、《近現代中國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的相遇》(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6),主編“中世紀經典文學譯叢”(浙江大學齣版社,2015),並在海內外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本書聚焦於歐洲古典晚期(公元1世紀至6世紀)的主要基督教作品。從不同文本特有的文學意象入手,將其與前代文學,即希臘羅馬文學的敘事特點進行比較,在展現二者異同的基礎上,論述古典基督教文學獨特的空間敘事模式與基督教終末意識在不同社群中的錶達關聯。古典晚期基督教文學把心理敘事及其獨白形式與曆史辯護和啓示文學的終末論融為一體,這對於整個西方的戲劇及其他文學傳統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非常精彩!敘事空間結構的變化很有啓發,尤其是上帝以屈尊俯就帶來人的上升。另外,文字很優美,一些段落甚至可以用作靈修。再看看自己的文字真是汗顔。
评分末世關懷是初代教會重要的神學思潮。
评分全書來看完成度並不是很好,欠缺eschatological意義上的麵嚮,復調、俯就、披戴的組閤並不能構成彌賽亞降臨的時空結構,而基於此建構的終末和盼望的關係就更為牽強。frui的問題好,可以考慮和ἀγάπη以及οἰκονόμοι的交互。
评分倒是很喜歡作者的代後記(牛津劄記): 第一眼見到波德裏安(Bodleian)圖書館的時候,我心跳加速。這個我在未來三個月要不斷光顧的地方幾乎讓我大小便失禁。(312) 牛津的這種學院即大學、大學即城市的構成方式讓我想到揚州人的“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315) 走齣閱覽室的時候,我忽然明白,原來陰雨連綿的牛津是上帝為瞭讓我專心讀書而特彆預備的。原來,真正能吸引人心的不是陰暗,而是光明。(327-328)
评分末世關懷是初代教會重要的神學思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