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1895—1965),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湖南邵阳(今邵东)人。192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后又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自1935年怀着书生报国的心愿弃学从政,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中国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著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琦善与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回忆录》等。
《中国近代史(精)》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本书构建的 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本书以1939年商务印书馆版为底本校订。 后附《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在读完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荡的百年史》后,我曾经感叹,中国缺少这样充满着政治智慧的历史著作。在阅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时,方觉得本人有些孤陋寡闻,此书堪称中国版的激荡的百年史。 大凡写史,有从高处着眼,高屋建瓴,看历史大势,理历史脉络,臧否得失;也...
评分 评分中国近代史 笔记整理 前言 • 因此历史学家应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区观察与研究历史,这是“新史学”的“基石”。 • 历史的功能在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因此历史著作应注意历史教育的普及,力求写得既内容丰富、又明白晓畅,以达到历史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
评分鸦片战争: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 第二次鸦片战争:茅海建的近代的尺度 太平天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正编及续编 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王明前的《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农村政治》 洋务运动:夏东元的洋务运动史 刘广京的李鸿章评传:中国近...
评分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引用了李致其枢臣之一函: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与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当专设一科取士....” 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在网上搜索“中国近代史”,我没有想到的是有这样一本以此为名的著名书籍。 全书篇幅很小,但角度独特。最为重要的是其为民国是大师手笔,她给我们展示了民国史家对于近代史的态度,希望现在能有更多的人读这本《中国近代史》!
评分中国近代的局势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所遇之敌人确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评分条理清晰,逻辑自洽,在很多地方都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的作者观点的精辟与中肯,对近代有名的历史人物有自己独立思考后的判断,没有人云亦云,只是书名虽为中国近代史却竟然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一句,这样作为史学家怕不是有些失职了,毕竟讲中国的近代史怎么能绕开国共恩怨呢? ps:“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是中华民族唯一的复兴的路径”好熟悉的语调hhh
评分本书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危急关头的年代,作者从以史为鉴出发,从外交内政的关系入手,重点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抵御外敌入侵而改革内政的各种方案,表现了寻求救国救民族的道路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近代的厄运之主要原因是现代化的迟缓,换言之,就是内政改革的失败。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分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可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相媲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