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赖特·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早年求学于威斯康星大学,广涉社会与政治理论,兼修史学和人类学,25岁获博士学位。50年代初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并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他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他与人合作编译的《韦伯社会学文 选》亦被认为是权威译本。米尔斯1962年病逝于纽约,年仅46岁,死后被誉为“当代美国文明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
译者李康: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本科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2001年1月至2001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福特基金“青年社会学者”进修项目
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 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 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 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韦伯在《学术与政治》中陈述了这样一个被称其之为“事实”的观点:“从生命本身的性质来理解,它所知道的只有诸神之间无穷尽的斗争(Weber,冯克利译,P45)。”而米尔斯在批判帕森斯时也说,“他实际上把他的这些概念奉为神明了(Mills,陈强、张永强译,P50)。”所谓多神,...
评分 评分转自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ydzk/200710280219.asp 乔纳森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第一版)是本极有名的书,推荐的人也极多,我对它的评价却不高,认为...
评分转自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ydzk/200710280219.asp 乔纳森 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陈强、张永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第一版)是本极有名的书,推荐的人也极多,我对它的评价却不高,认为...
读来收获颇丰!米尔斯告诉我们,个体与历史、社会,从来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个体的体验与学术的思考,应该达成一种融合与互动,而不是割裂,这才是值得过的学术生活;“论治学之道”中传达的各种技能,也是让人跃跃欲试!李康老师的译笔让人敬仰和钦佩!
评分这是一部每一个有志于社会科学的人都应该一看的书。米尔斯大声疾呼,社会科学家应该具备高瞻远瞩大开大阖的胸怀与气魄,勿使社会研究成为各式权力的俘虏与帮佣,陷入玄虚和琐屑,而是要让它真正具有改变既定社会结构的能力,重新焕发理性和自由的价值,把人从日益“异化”的境地解放出来。通读米尔斯这部大作,可以发现他背后是那些奠定了现代社会学基础的经典大家,尤其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想象力》整本书里都有韦伯的“幽灵”在时隐时现。
评分这是一部每一个有志于社会科学的人都应该一看的书。米尔斯大声疾呼,社会科学家应该具备高瞻远瞩大开大阖的胸怀与气魄,勿使社会研究成为各式权力的俘虏与帮佣,陷入玄虚和琐屑,而是要让它真正具有改变既定社会结构的能力,重新焕发理性和自由的价值,把人从日益“异化”的境地解放出来。通读米尔斯这部大作,可以发现他背后是那些奠定了现代社会学基础的经典大家,尤其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想象力》整本书里都有韦伯的“幽灵”在时隐时现。
评分读社会学第一境界:要培养想象力。第二境界:没有力,嘛都不是。第三境界:还是得有想象。
评分譯得極好,比舊譯本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