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内容简介:
《凄凉别墅》出版于1975年,是莫迪亚诺的第四部小说作品,入围当年度龚古尔奖,翌年获得法国书商奖,1994年被法国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改编为电影《伊沃娜的香水》。
十八岁的巴黎青年维克多•克马拉游荡到与瑞士一湖之隔的避暑胜地,在一家豪华度假饭店,他邂逅了美丽姑娘伊沃娜,坠入爱河。与伊沃娜在一起的,还有比他们年长几岁的勒内•曼特医生。三人出入赌场、派对,过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伊沃娜想成为电影明星,维克多决心要和伊沃娜去美国圆她的电影梦,约她在火车站相见,一同离开……十二年后,维克多旧地重游,追寻逝去的时光,而往事如湖畔笼罩的薄雾,留下了诸多谜团。
说莫迪亚诺的小说读一本就够了,莫迪粉自然是不会同意的,这就好像告诉那些翘首等待每一部洪尚秀的影迷:就看这一部吧,一部就够了。 一种“自我重复”,颇为难听的说法,好听点讲,是对某种主题的持续探索。但我们可绝不会用此来称侯麦的电影,因为即便一生都在探讨男女间的...
评分自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诺奖,他的已经有中文译本的作品已经被业内分析、评论了个遍,新的中文译本还在源源不断地推出,《凄凉别墅》《八月的星期天》《夜的草》就是其中三本,这三本书创作年代相隔十年、数十年(《凄凉别墅》1975年,《八月的星期天》1986年,《夜的草》201...
评分刊于2014年6月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 http://www.eeo.com.cn/2014/0530/261327.shtml 1968年,整个世界摇摇欲坠。红色,鲜亮的红色灼人眼球,迷乱了一整个世代,旧时代眼看就要与它的守夜人一同化为烟尘被扫入革命的墓穴之中。这一年,莫迪...
评分这本书和之前我看过的他的作品不一样,可能是因为他的风格正在形成的关系,有很多看上去很像在探索的尝试。一本满满试验体的东西。 这是给我的感觉,看上去支离破碎的语言,其实都在努力构筑一个作者想要拥有的世界,但是是否成功,才看了50页的我嗨说不上来,但是看到了作者的...
评分第四本莫迪亚诺,也应算是他最好读的一本。还是巴黎的街道、广场、酒吧,沉醉于夜色与爱情的男女。母题“找寻”的悬疑意味淡了,更多是追忆芳华流逝。故事和人物设计模式都和电影联系紧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法国银幕黄金年代的一次文本致敬吧。 不会再看莫迪亚诺了,他的作品真的太类似。
评分都是云上的日子。
评分看不懂。除了搞懂了人物关系外,一切都令我迷糊。
评分初版于1975.莫迪亚诺的作品篇幅往往不长,却能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故事氛围,在这时,故事为情感服务,故事的情节让渡给抒情。此书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法国人到与瑞士接近的度假地度假,结识了美丽的当地女孩,女孩梦想成为演员,男孩女孩迅速相爱同居,女孩在一次本地选美比赛中获胜,是跟随爱情追随男孩,还是成为当地权贵情妇追求名利,在最终的一刻女孩选择了后者。十几年后,男孩重归,过去的一切都还在记忆中。
评分所以,这本书到底讲了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