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文学创作思想极为复杂的作家。擅长心理描写,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人的精神上的病态情绪。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群魔》等。
译 者
朱海观(1908—1985),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译著有《老人与海》(海明威著)、《苏联文艺论集》(法捷耶夫等著)、《卡腊-布迦日海湾》(帕乌斯托夫斯基著)等。
王汶 (1922—2010),江苏吴江人。1949年起从事翻译工作,五十余年笔耕不辍。译著有《人和自然》(伊林著)、《森林报》(比安基著)、《柯丘宾斯基小说选》等。
《罪与罚》以一桩刑事案件为题材,叙述一个贫困大学生犯罪的过程,以及所受到的道德与良心上的惩罚,是一部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
《罪与罚》主要人物关系 A 阿玛莉娅·费奥多罗夫娜·莉佩韦泽。马美拉多夫的房东。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的,一个老太婆。 阿凡纳西·伊凡诺维奇·瓦赫鲁申。借钱给主人公母亲的商人。 B 彼特·彼特罗维奇·卢任。杜尼娅的未婚夫,玛尔法·彼特罗夫娜的远亲。 波琳卡,...
评分先入为主的原因,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的朱海观和王汶译本,但可惜图书馆里只有岳麟和非琴的,比较了一下,岳的版本字太小,看着眼痛便选了非琴,毕竟敢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都差不到哪去。然而拉祖米欣出场时我一度感到很不爽,因为朱、王译本中的拉祖米欣一出场就很...
评分一开始,在焦躁的路上走过,沿途一幕幕,懒洋洋的,热带风情的这一段非常吸引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经常出现这样漫无目的、犹豫的、焦躁的漫步,但都不像《罪与罚》的开篇那样长,带有一种企图和引诱的快意。这是这本书看起来非常诱惑的第一点。 在杀死老太婆之前,没...
评分 评分陀老的写作手法可以说相当霸道了,大篇幅心理描写与议论,全然不顾没有耐心的读者所谓的“冗长,啰嗦”,阅读是有门槛的,真理在选择信徒。如果不抱着谦逊的心去学习领悟,勉强读完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吧。陀老选择叙述的内容决定了他写作的形式。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苦难和贫穷依然存在,个人依然得不到自由,青少年初入社会依然无所适从找不到归属感。今天的艺术似乎和苦难隔着距离。在这个社会,贫穷被认为是原罪,痛苦是低俗而丑恶的,所有人在切去棱角趋向一种精致的美学。苦难谁都知道,可是谁都不说。在今天,拉斯柯尼科夫会被认为是愤世嫉俗,是定时炸弹,是小丑……他就在我们身边,人人惧而避之。再也没人为这样的人辩护了,所有人只会希望他尽快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片没有古老信仰的土地,拉斯柯尼科夫认罪之后,心灵也得不到救赎……
评分恶毒的天才。读完尼采的《权力意志》再读《罪与罚》,陷入了一种深深地矛盾之中,历史规律就是如此,陀氏把人们不愿相信不敢承认的事实以一桩大学生杀人案展现的淋漓极致,第一类人保存世界,第二类人推动世界,我没有杀人,我杀死的是原则,原则倒被我杀死了,但是我没有跨过去,我仍旧停留在这一边。
评分第一次读陀氏,感触最深的还是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夸张、纠结、冲突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极具戏剧风格。书中的女性角色多是充满爱与希望的,而卡捷琳娜是个更为真实的人物。生活的重担与绝望压得她好似一个泼妇,可当她无条件信任索尼娅时真的令人触动。相比于最后被爱与希望救赎的拉斯科尼科夫,我更好奇斯维里加洛夫,他为马美拉多夫一家做的善事和他自己的自私与自我了结又形成了矛盾。也许人就是这样矛盾。
评分从里面看见了自己实在是太高兴
评分陀太可怕了,就好像我的大脑里边没有一个角落是他未曾到过的,且他之所及,要比我深刻厚重上百倍。天气或者是穿着在这里的作用是如此得微不足道,让位于刀锋般的内心思辨与戏剧独白式的大段对话。Huppert说“电影是用来提出问题的”,相比之下陀之小说的体量足以用来解决问题。他确实也借Раскóльников(名字就有分裂的意思……像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共同体)之言行印证了信人终至末路穷途,唯有信神方能救己乃至救全人类。(Übermensch害人!)陀之信念在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里边已经体现得很清楚了——唯有受难才能洗去身上的罪孽,才能离纯粹的humanity更近一步。 陀真是心理淆大师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