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后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一八四一年,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人决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虽然不长,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等。
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不满世俗现实,却又找不到生活目标,精神空虚,因而养成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到处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的自私冷酷给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自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乐趣,反而加深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社会心理内容、多维的叙事结构和精确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不朽杰作。
节选自/加斯东,或狂暴的海 文/柳具足 2010.08.30-31 刊载/《中学生百科-2011年3月写作》/直到青春繁茂 一年之中,即使读上两百本,也不一定有足够多的好书能排出前十名。有时觉得我所勉强拿出手来推荐的,都不过是人类智慧的残次品!但今天的成长与青春主题是如此繁茂,难以...
评分《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真正的经典之作之一。莱蒙托夫在1841年27岁时死于休假后回部队途中的一场决斗,一如小说主人公毕巧林在去波斯途中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死在路上,同样具有悲剧彩。 小说...
评分贵族青年军官毕巧林去高加索一个产矿泉水的疗养地服役,遇到一个令人很讨厌的士官生格鲁什尼茨基。有一公爵夫人带了独女梅丽公爵小姐也在那里疗养;那士官生拼命讨好追求梅丽;梅丽只是敷衍实际对毕巧林有意。毕巧林为了教训已升为军官的格鲁什尼茨基,假意接近梅丽,梅丽却真...
评分我一直觉得,没有任何媒介和理由产生的惺惺相惜最容易感动人。比起那些比较权利,外貌,瞻仰短暂的激情得来的光明的未来的爱情更值得鼓吹。 所以我真的很痛恨毕巧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得到一个姑娘,就偷走了贫苦的人的爱马。阻拦了人马之间...
评分当然,在本书中,“英雄”是指一个时代中的典型形象的刻画,重点在于其普遍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或许并不认为毕巧林罪大恶极,反而以一个“清醒人”来塑造他,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毕巧林清醒的、理性的考查了当代社会人们存在的价值,但并未找到答案,所以就以一种...
叙事的难题:日记体因为过多风景描绘、诗歌引用、内心剖析等而失真,人物是在自觉被观看的舞台上夸大表演。
评分天,对那段历史的无知让我的阅读体验很不愉快
评分有错字。我这本还多给了四面
评分在尝试过爱情,荣誉和宿命论者和宗教的蛊惑之后依然选择自我扬弃的人,贵在从没有试图为自己存在或不存在而寻找什么合理性。
评分我不明白为何主流观点把毕巧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类人称为“多余人”。如果他们是“多余人”的话,那么世上一切真诚地面对自己、苦苦思索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却苦苦得不到答案的人,都是“多余人”;而其他人,就是那些世故圆滑、精明虚伪、根本没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存疑的人,就比“多余人”更多余了。也罢,世人还是喜欢用纯粹的世俗道德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因为这样的评判最省事、对自己也最有利。在我来看,我认为毕巧林虽然算不上值得我效仿的榜样,但是他的强大、他的真诚,却值得我为他保留内心对他最大的敬意。莱蒙托夫称毕巧林为“当代英雄”,绝不是反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