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后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一八四一年,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人决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虽然不长,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等。
本书的主人公毕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不满世俗现实,却又找不到生活目标,精神空虚,因而养成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到处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的自私冷酷给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自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乐趣,反而加深了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社会心理内容、多维的叙事结构和精确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不朽杰作。
莱蒙托夫短短一生留下了唯一的一部小说,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恶魔”。毕巧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的魔鬼是怎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或者置友情于不顾,或者视爱情如游戏,通过一次次对友情、爱情的亵渎,来博得自己的一笑,通过打破一切...
评分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无论日后如何和李白分庭抗礼,独占天下诗坛,当时,却只是李白的铁杆fans,“何日一杯酒,重与细论文”钱锺书先生注此诗云,李白杜...
评分首先要说,这个书名翻译的有问题。原文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其中Герой 相当于英语的 hero 也可以做 主角的意思 作者在序言也说了这个意思 我是学俄语文学专业的,专业课要求看的,暂时程度看不了原文,先看中文的 长大的以后,娱乐的东西太多,古典...
评分 评分原文地址:http://mengqianxun.net/archives/7619/ 最近《猜火车2》很火,男主角Mark Reton其实也是一个反英雄形象。这让我回想起少年时代最喜欢的一本书。这么多年过去,它仍然极少被提到,所以我修改了一下旧文,算作我的“千年文学备忘录”之一。假如让我只推荐一本书一部电...
两年前读的第一感受是毕巧林是贵族版Catcher In the Rye。 两年后依然如此感受。莱蒙托夫分了几个不同的部分来刻画毕巧林。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还是马克西姆上尉叙述的毕巧林,多年后与之相逢聊天终结者模式开启丢了一句"各人有各人的道"。 毕巧林的笔记这部分的自白更为直观一点,"我这人并不清楚的期待着我的是什么时候,总是愈发大胆的行进。早知道,是不会发生什么比死亡还要糟糕的事情的,而死神是谁也躲不开的。"
评分叙事的难题:日记体因为过多风景描绘、诗歌引用、内心剖析等而失真,人物是在自觉被观看的舞台上夸大表演。
评分我不明白为何主流观点把毕巧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类人称为“多余人”。如果他们是“多余人”的话,那么世上一切真诚地面对自己、苦苦思索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却苦苦得不到答案的人,都是“多余人”;而其他人,就是那些世故圆滑、精明虚伪、根本没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存疑的人,就比“多余人”更多余了。也罢,世人还是喜欢用纯粹的世俗道德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小说中虚拟的人物,因为这样的评判最省事、对自己也最有利。在我来看,我认为毕巧林虽然算不上值得我效仿的榜样,但是他的强大、他的真诚,却值得我为他保留内心对他最大的敬意。莱蒙托夫称毕巧林为“当代英雄”,绝不是反讽。
评分1914:我为什么活着?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如此珍视自由呢?我要自由干什么?到底有没有定数?各人有各人的路。
评分毕巧林日记:“我在青春年少时是爱幻想的:我喜欢轮流欣赏不安分的、火热的想象力为我描绘的时而阴暗时而光辉灿烂的景象。可是这给我留下什么呢?——只有疲惫,好像是黑夜里跟幽灵进行过一场搏斗,再就是充满悔恨的模模糊糊的回忆。在这种无益的搏斗中,我耗尽了心灵的热火劲儿和现实生活所必需的毅力。我是在思想上经历过现实生活之后,进入现实生活的,所以我感到乏味,厌恶,就像一个人在读一本早已熟悉的书的拙劣的仿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