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0 年,在以傳世文獻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是個便於記憶的數字。
公元前2000 年,在所謂的夏王朝前夕,考古發現中看不到與傳世文獻相對應的“王朝氣象”。
公元前2000 年,在中原地帶發生瞭一係列事件,為隨後以二裏頭為先導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傢的飛躍奠定瞭基礎。
公元前2000 年——中國文明史上一個重要轉摺點。
從考古發現入手,站在考古學傢的角度,解讀從神話到曆史的進程,講述早期中國的故事。
继《何以中国》之后,考古学家许宏最近出版了《大都无城》。这两部作品勾画了中国早期文明图景,融学术于通俗中,严谨中不失亲切。如果说《何以中国》试图讲述二里头这个最早“中国”的由来,那么,《大都无城》则更加细致、更加系统地讨论了早期都邑的发展轨迹。 扑朔迷...
評分1、“每个人的看法,取决于他的经验、学术背景和立场”。 学者也不例外。 2、“考古学文化本来就是一种认为的聚类分析,不用过于较真”。 社科类容易为人所诟病的就是这点。 通俗易懂的书。
評分看许宏老师的微博,是我考古学阅读的一个立足点,由此了解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并进行扩展阅读,两年来,受益匪浅。许宏兼顾考古挖掘的脚踏实地,扎实的理论基础,开放的心态和视野,与大众交流的态度,可谓当今中国考古学传播的第一人。之前读了他的《最早的中国》,对二里头...
評分《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没有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何以中国”是不是古人有这样的原话,有人说,中国是名词动用,但我觉得取作书名,总是欠妥。 《汉语大词典》【何以】1.用什么;怎么。《诗·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南史·陈後主纪》:...
評分虽然早就听过这本小书,但至今才读。花了几个小时读下来,不禁感慨,写的真好。 坦白的讲,我对考古这方面的兴趣是没有的,每次读到相关材料也倍感枯燥。尤其是遇到那些连幅地图都不给的书,几近读不下去。其他几篇评论里提到了,考古算是一门理科。列数据是最常见的手段。但此...
考古學傢寫曆史,關鍵處往往含糊其辭不敢確定,是令人氣悶處;這一令人氣悶處,恰也反映齣考古學傢的嚴謹——是以這本書的脈絡還算清晰,清晰地隻有輪廓。僅此輪廓,卻也能幫初入門者建立三代前史的基本框架瞭。畢竟是博文匯編,結構上還是鬆散瞭些;圖小,亦是一大弊端。
评分從龍山後期,到二裏頭真是英雄逐鹿的學術世界啊。看得都像投筆從戎去考古。
评分幸虧沒有在2007年讀到這本書,否則我一定會抵住老師、父母的壓力,不顧一切地報曆史係,並選擇考古方嚮。我對上古時期華夏國傢群形態的朦朧思考與書中描述和解釋相似頗多,讀書讀到這個地步,纔快樂。
评分考古學的很多證據都錶明中原王朝文化是融閤的結果,與文獻記錄的正好相反。
评分很精彩的學術小品,許先生以考古學本位立論,“以物見史”梳理瞭早期中原地區的文化遞進序列。全篇以問題為導嚮,每節精短,如同探案。當然,無法麵麵俱到,給讀者留下更多的疑惑,纔算是起到瞭學術啓濛的功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