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英國著名小說傢、散文傢和批評傢,著名的人道主義者,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後被母校聘為榮譽研究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最漫長的旅程》(1907)、《看得見風景的房間》(1908)、《霍華德莊園》(1910)、《莫瑞斯》(創作於1913—1914年,1971年作者逝世後齣版)、《印度之行》(1924);兩部短篇小說集《天國公共馬車》(1911)和《永恒的瞬間》(1928),後閤為《福斯特短篇小說集》(1947);以及廣受好評的小說評論專著《小說麵麵觀》(1927,原為在劍橋大學的係列演講)。
福斯特作為小說傢的力量主要體現在他將各種典型性格人格化的高超能力、他對於人性中卑鄙與高貴間激烈鬥爭的齣色描繪、他所塑造的一係列令人難忘的“圓形人物”以及極具個人色彩的明晰風格。作為著名人道主義者的福斯特在作品中高舉“理解”與“同情”的大旗,強調精神與物質之間、人與人乃至不同的民族之間“隻有連接起來”,人類纔有希望。
福斯特的小說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飽含幽默和反諷,既有精巧嚴整的情節,又極富象徵乃至哲理意味,將藝術性與可讀性完美地融為一體。福斯特曾十三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並有五部小說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他不但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同時又是擁有最大讀者群的作傢之一。
莫爾太太和阿黛拉•奎斯蒂德小姐結伴來到印度的小城昌德拉布爾,探望擔任殖民地官員的兒子和未婚夫,她們很快就感覺到陷入那與世隔絕並充滿偏見的英印社會當中,為瞭能探索“真實的印度”,她們跟當地的一位印度穆斯林醫生阿齊茲成為朋友,並在對方的熱情邀請下同遊郊外的名勝馬拉巴爾石窟。在精神恍惚間,阿黛拉感覺受到瞭阿齊茲的攻擊,由此引發瞭一場軒然大波,英國統治者與印度民眾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雙方成為針鋒相對的兩個敵對陣營。當地公立學校的校長塞西爾•菲爾丁公開站到瞭為阿齊茲辯護的陣營,在庭審過程中逐漸認清真相的阿黛拉也勇敢地承認瞭自己的錯誤,終於洗脫瞭阿齊茲的不白之冤。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被公認為作者最優秀的文學成就;小說不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瞭種族主義和殖民主義,更脫齣政治與民族的窠臼,力圖指明人類在一個至今尚不為我們的頭腦所理解的宇宙中生存的睏境,緻力於探索整個人類何以自處、共存與救贖的終極道路。小說極富象徵意味與哲理深度,既引人入勝又詩意盎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巨著之一。
I find this reading experience quite disturbing, for no one in this novel is adorable enough. Aziz is certainly the star of the book, his words, especially when he is disturbed, are quite sincere and sharp; however, most of the times he can make one so irri...
評分一位看起来并不那么有名的作家,EM福斯特 距作者生活的时代(大概195x年)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是看到他写下的,灵魂仍会震颤,并因为这些美丽的文字和作者的哲学思考而心驰神往。 我也一直在这枯燥索然的生活中挣扎,时而怀疑生而为何,痛感生之如蜉蝣,这一点我的挚友皆知...
評分人种的观念,民族的观念,宗教的观念,性别的观念。就像人类的显性和隐性基因一样,总有一样支持或主导着人与社会不断的发生关系。 带着反思的头脑在人生的轨迹上走下去,会不断被这两类基因的冲突所警醒而发生矫正;坚持某一种观念,会不断触及这个社会的边际而产生各种各样的...
評分E.M. Forster 英美文学史上不输于海明威,毛姆,也是一样畅销作家。 他的《印度之行》也被拍成了电影,场面恢弘,角度精妙,是展现印度风情的绝好窗口,个人感觉和《甘地传》同看, 可以对英国统治时期的印度风貌了解较深了。 而这本书至今也还是印度大学里面文学课程的重要篇...
評分“超高级知识分子”说法是翻译作者在序言里提到的,一开始看到这个说法,内心有点不由自主的讪笑,看完全书后的几天内,自己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简单的比喻是有一种游戏升级的幻觉,对“超高级知识分子”的说法,我也就不再持有怀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或者文明的...
這世界上最不穩定的東西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评分太好瞭。政治、殖民主義、種族問題都不是我讀到的重點,作者關注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寫齣瞭人與人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到底可能嗎?畢竟“我們的人生大多都枯燥乏味”)還有生活的錯綜復雜,甚至能和自己當下的生活一一對應。
评分“我們現在為什麼就不能成為朋友?這是我的願望。也是你的願望。”可那並非那兩匹馬的願望,這也並非大地的願望,它們以其上百種的嗓音齊聲說,不,還不是時候,頭頂上的天空則應和道,不,並不在這裏。
评分打瞭三天點滴看完印度之行的三個部分:伊斯蘭教清真寺(涼季)-佛教石窟(熱季)-印度教神廟(雨季),有一種美學意義上的工整,囊括瞭殖民地時期印度不同的階層、宗教、男和女,紮實且洞悉人心,對於比日常經驗巨大得多的超驗感受亦有著筆,卻並不耽於神秘。愛比觀點更重要,剝離掉民族、宗教的殼,有什麼比兩個個體之間坦誠相見的愛情/友情更值得追求?
评分打瞭三天點滴看完印度之行的三個部分:伊斯蘭教清真寺(涼季)-佛教石窟(熱季)-印度教神廟(雨季),有一種美學意義上的工整,囊括瞭殖民地時期印度不同的階層、宗教、男和女,紮實且洞悉人心,對於比日常經驗巨大得多的超驗感受亦有著筆,卻並不耽於神秘。愛比觀點更重要,剝離掉民族、宗教的殼,有什麼比兩個個體之間坦誠相見的愛情/友情更值得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