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周翰(1915—1989),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拓荒者,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学贯中西的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大师,西方古典文学、英美文学翻译家。主要著作有《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攻玉集》《镜子与七巧板:比较文学论丛》《中国比较文学年鉴》(主编)等。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周翰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4
价格:49.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36120
丛书系列:杨周翰作品集
图书标签:
  • 英国文学 
  • 杨周翰 
  • 外国文学 
  • 楊周翰 
  • 文学史 
  • 文学 
  • 英文 
  • 英國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先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角度,来研究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力著。他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入点,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写了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的历史,杨周翰先生并非囿于经典文学,而是把一些不为以往的文学史家所关注的文类和文化现象,例如悼亡诗等,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并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出发比较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从而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杨周翰,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最后一篇名为皮普斯日记,里面几篇日记翻译的务实有趣,皮普斯是一名小吏,日记如实记着他的所思所想,连带那时17世纪的历史背景人物,犹如身临其境,翻译确实很棒,杨先生功力深厚。本书看起来是讲17世纪英国文...

评分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杨周翰,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最后一篇名为皮普斯日记,里面几篇日记翻译的务实有趣,皮普斯是一名小吏,日记如实记着他的所思所想,连带那时17世纪的历史背景人物,犹如身临其境,翻译确实很棒,杨先生功力深厚。本书看起来是讲17世纪英国文...

评分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杨周翰,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最后一篇名为皮普斯日记,里面几篇日记翻译的务实有趣,皮普斯是一名小吏,日记如实记着他的所思所想,连带那时17世纪的历史背景人物,犹如身临其境,翻译确实很棒,杨先生功力深厚。本书看起来是讲17世纪英国文...

评分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杨周翰,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最后一篇名为皮普斯日记,里面几篇日记翻译的务实有趣,皮普斯是一名小吏,日记如实记着他的所思所想,连带那时17世纪的历史背景人物,犹如身临其境,翻译确实很棒,杨先生功力深厚。本书看起来是讲17世纪英国文...

评分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杨周翰,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品。最后一篇名为皮普斯日记,里面几篇日记翻译的务实有趣,皮普斯是一名小吏,日记如实记着他的所思所想,连带那时17世纪的历史背景人物,犹如身临其境,翻译确实很棒,杨先生功力深厚。本书看起来是讲17世纪英国文...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什么你(上帝)把我树立成一个反对你的靶子,让我变成自己的一个负担?你为什么不饶恕我的罪过,消除我的邪恶?这种由不解而怨而求解的精神是一切伟大作品所共有——《俄狄浦斯》、屈原的《天问》、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弥尔顿的作品。 这种探索总是带有悲剧性的。人们常把《约伯记》和希腊悲剧相比,很有道理。例如约伯和俄狄浦斯两个都是正直的人,他们都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苦,都在寻求答案而得不到答案。 《约伯记》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经过诗人的加工,反映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纪犹太人最关心的问题——苦难。摆脱苦难的出路,除了相信上帝以外,就是看破一切,苦中求乐,享受你所能得到的。我知道上帝创造一切没有别的好处,无非是要世人欢乐,终身行善。他也要人人吃喝,享受他所有劳动的好处,这就是上帝给世人的礼物。

评分

功力深厚,对此不熟,长知识and不能赞一词

评分

好强,这种宏观的视野和把控能力。所谓大师就是他写个随笔你都可以找到很多有做头的题目。。

评分

人名翻译很多与通行翻译有差别,邓约翰搞了半天我才看明白是约翰邓恩。。如作者后记所言,这本书并不能算一本史,只是对一些次要作家或者主要作家次要作品的研究,因此结构十分散漫,介绍邓恩时对他的诗歌一字不提,只赏析了他的布道文,弥尔顿也只分析了他的教育观和悼亡诗,奇妙的是本书处处体现出杨先生的中文素养,对英国作品的分析有时候却混乱得很,仿佛作者理解不足?总之,想读正经文学史的,不推荐这本,这本只能做一个补充阅读

评分

很厉害。但我不太能看得懂。虽说杨先生谈到这本书时说是谫陋,但书中提到的作者与文学组成了十七世纪英国的一副政治与宗教的画卷,他们靠我们很近,没有那么远。“它就像卡西欧庇亚的座椅,佩洛普斯的肩,你找不出一个更真实的字眼表达它的空无。”——他们的空无。我们凭借空无制造空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