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裴斐 文學理論 文学理论 文学原理 学术专著
发表于2024-11-22
文学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纵览全书,它在四个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一、重视文学的自身规律,强调理论联系创作实践,联系人生。作者指出,要把握文学的本质,当然要具备文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人生。比如,此书在阐述文学是一种艺术时,并不从概念开始,而以人们熟知的“庖丁解牛”的具体形象例证引入,生发开去,使读者对文学本质有直观深刻的理解。
二、强调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作者认为,文学创作强调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缺乏个性,则这样的作品是空洞乏味的,自然也无存在的价值。而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审美中的差异与偏好正是批评家个性的体现,这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是重要的前提。但这不能与接受美学里的“空筐理论”混为一谈。
三、把中国文学的理论和文学创作经验提到了重要的地步,并以之与西方的经验沟通、比较,从而阐明了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文论重直觉、直观,比起重思辨的西方文论和美学原理来缺乏系统。但作者比较中西文论中的差别之后指出:中国的文学理论显得更准确、可靠一些,更贴接生活,贴近文学创作实践。
四、深入浅出而非故弄玄虚。此书自始至终都以具体事例切入理论,从个别到一般,从具象到抽象,层层深入,步步展开,语言浅近,阐释透辟。作者认为对于文学审美规律有时很难加以解释的神秘性,也不必故弄玄虚,坦率地说明这一点不就是浅显的表述么——此书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完成的。
(摘自章清《简介裴斐〈文学原理〉》一文,原载《文史杂志》1991年第3期)
裴斐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裴家麟,1933年8月27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成都华西协和高级中学(今成都华西中学)毕业。195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58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从事体力劳动,当了20多年的泥瓦匠,分别取得泥工八级和木工七级证书。1979年重返教学岗位,调到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先后任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常委,并先后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等职。1997年1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裴斐先生在文艺理论、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等领域造诣深厚,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看不透的人生》《文学原理》《李白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李白选集》等著作多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裴斐文集》六卷,收入他的主要学术论著。
很好的文学教育讲义。“愈是对人生有积极追求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就愈深。这种感受不会使追求停顿,却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使人比较容易看透人世浮华和世俗利益,去追求更高尚的目的。”
评分很好的文学教育讲义。“愈是对人生有积极追求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就愈深。这种感受不会使追求停顿,却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使人比较容易看透人世浮华和世俗利益,去追求更高尚的目的。”
评分很好的文学教育讲义。“愈是对人生有积极追求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就愈深。这种感受不会使追求停顿,却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使人比较容易看透人世浮华和世俗利益,去追求更高尚的目的。”
评分很好的文学教育讲义。“愈是对人生有积极追求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就愈深。这种感受不会使追求停顿,却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使人比较容易看透人世浮华和世俗利益,去追求更高尚的目的。”
评分很好的文学教育讲义。“愈是对人生有积极追求的人,对人生的悲剧性感受就愈深。这种感受不会使追求停顿,却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使人比较容易看透人世浮华和世俗利益,去追求更高尚的目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学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