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东问题的起点,是首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在一战前,几乎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羽翼之下,随着帝国的崩溃,一系列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但由于新建国家的政治不成熟、经济不平衡、宗教冲突频发,导致了近百年来纷争不断。本书以游走、研究的方式,讨论了百年中东纷争的来龙去脉。以历史的脉络为经,将中东问题总结为几个大的题目进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现场观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百年中东的矛盾和冲突。
中东,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伊朗等17个国家,约5亿人口。 现在的中东人朝不保夕、流离失所,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像1946年的中国人。苦熬30多年,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70年过去了,中东人依然水深火热。为什么会这样...
评分对,这就是我这辈子都没胆儿去的地儿,那些只能从新闻里听到的地儿,我想好好了解一下。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先有个概念,第二遍算精读,还认真的做了点笔记。 作者郭建龙曾是记者,在中东待了一年,和ISIS的成员当过室友,他结合对中东现状的观察,从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
评分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不失为了解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宗派冲突最浅显易懂的一本书,我是将之作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延伸阅读,相对于后者而言,这本书较为通俗和趣味性,不像其过于大部头。当然,《穿越百年中东》只是着重从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被瓜分后讲起,而实际...
评分 评分本书从游记的方式做开头,成功地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全书的章节分别描述不同的民族、宗教派别或者国家的故事,特别有一张针对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进行叙述,故事讲的还比较清楚,对我这种从小到大听阿拉法特、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什叶派、逊尼派、大马士革、阿勒颇却完全不清楚其中联系的人,算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读到后面可能因为不同国家、宗教派别即使分别叙述,也会和前面的章节有所重复,所以显得有些啰嗦了。 minor: 1. 封面用阿拉伯语拼一个英文的the middle east是什么鬼…… 2. 似乎出版比较着急,对书稿进行全文替换校对过程中也出现了错误;比如把 一战 这个词加上引号的时候,把不少其他地方也错误地一同替换了。
评分本书从游记的方式做开头,成功地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全书的章节分别描述不同的民族、宗教派别或者国家的故事,特别有一张针对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进行叙述,故事讲的还比较清楚,对我这种从小到大听阿拉法特、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什叶派、逊尼派、大马士革、阿勒颇却完全不清楚其中联系的人,算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读到后面可能因为不同国家、宗教派别即使分别叙述,也会和前面的章节有所重复,所以显得有些啰嗦了。 minor: 1. 封面用阿拉伯语拼一个英文的the middle east是什么鬼…… 2. 似乎出版比较着急,对书稿进行全文替换校对过程中也出现了错误;比如把 一战 这个词加上引号的时候,把不少其他地方也错误地一同替换了。
评分没有奥斯曼帝国的崩塌,就不会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没有以色列,就不会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就不会有黎巴嫩的内乱。中东国家首先需要集权统治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完成世俗化和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建立民主制度。西方国家无视这一现实揠苗助长,使得中东陷入混乱,被宗教派系纠纷和地缘政治问题撕裂。生活在中东的小伙伴们就一个字“惨!惨!惨!”
评分坐了十次地铁终于看完了,中东各种乱象的来龙去脉,总算理清楚了;作者把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解释得这么清楚,而且还不枯燥,佩服
评分以为是学术著作,原来是本游记。作为游记还是非常良心的,研究深入、信息量巨大,又不过分晦涩,很好读。科普好书。 我和作者几乎同时走了大致相同的路线,没知识没文化的我完全没意识到中东的风雨飘摇,还跑去叙利亚驻黎巴嫩使馆申请签证想去大马士革、在开罗解放广场各种和装甲车合影,想想也真是可笑。 中东的各种问题真是沉重而无解,努力去了解可能已经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做的最好的事了吧。用作者的一句话概括:这里是中东。所有的人都参与了阴谋,但所有的人又有无辜的一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