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考古 考古学 历史 科普 纪实文学 美国 好书,值得一读 2016
发表于2025-05-06
与废墟为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被《出版人周刊》誉为“写给考古学家的一封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纽约时报》畅销书,2014年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选百佳图书、社科类图书榜首。
1.2014年度美国亚马逊读者评选百佳图书,社科类图书榜首。
2.一封写给考古学家的情书,带你重回考古现场,重新发现考古学家们的奇闻异事与真实生活3.他们是追踪遗迹、重现历史的跨时空侦探,在一砖一瓦和尘土泥沼中寻找属于过去的真相;他们学识渊博,四海为家,甘心忍受颠沛流离和超低收入,却享受于每一次发现成果的巨大成就感。他们是你不了解的“考古人”。
你以为的考古学家——工作比《古墓丽影》更刺激,经历比《夺宝奇兵》更浪漫。他们畅游世界各大博物馆,掌握着人类远古时代神秘的信息,像探索未来一样探索失落的历史真相。
现实中的考古学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挖土,下水捞宝,居无定所、入不敷出,随时都可能失业睡纸箱,但为了梦想永远坚持。
这是一本让你看过之后笑中带泪的书,这是一本颠覆过去刻板印象的书。他们不是盗墓贼,不会随便挖点什么就发大财,也不会有事没事就去打僵尸。他们不害怕毒蛇猛兽,面对小小飞虫却落荒而逃;他们天生浪漫,四海为家,能徒手复原千年前传说中的美酒,但迫于生计可能在自行车店打零工。
本书作者玛丽莲·约翰逊拜访多位考古学家,与他们一起深入考古发掘现场,忠实记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带读者重新认识真实的考古学家。
玛丽莲·约翰逊,曾在《生活》《时尚先生》及《户外》杂志资深编辑。
抑制不住对遗址的欲望与新书的渴求, 一边看球一边刷完本书。作者用一种普世的手法展现考古学惊心动魄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为人处世、观察细致的考古学经验心得推介,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评分垃圾中的垃圾,中老年妇女废墟游记。BGM:pulp-common people
评分其实不如想象中好看,但最终看完一群考古学家串起来的致谢之后,我突然开始明白,真实的考古不就是这样,不会如我期待一般惊心动魄。他们更多的是平平凡凡地拥有着与大地海洋对话的性感。“hhh其实我更想看中国的那些文化遗迹被发现被损毁的故事啊,之前看四库全书的流亡和保护就猛戳中泪点啊
评分可以给8.5分。书中写尽了考古学家的辛酸与无奈。他们或者荣誉等身,或者贫困潦倒,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考古学。“以废墟为伴”,书名即是他们的事业,生活,生命的最佳写照。
评分抑制不住对遗址的欲望与新书的渴求, 一边看球一边刷完本书。作者用一种普世的手法展现考古学惊心动魄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为人处世、观察细致的考古学经验心得推介,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美国的考古学多种多样,有学究式的,也有公共服务式的。学究式考古也比中国更活泼。专攻史前考古的人,学会制作石器,这在中国是不可想像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体会古人的生活,进而了解古人的生活。中国学者讲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好像那一分话就是真理。美国的方式刚加入很多...
评分这是一本被很多小伙伴吐槽的神书,本来就是想看看究竟有多吐槽,结果,越读越觉得有意思,难道我身上充满槽点所以气场相符?哈哈哈! 这本书写的是美国考古学家的真实故事——是考古学家的故事,而不是如何考古——文字幽默,极具画面感,特别是作者作为新手去参加考古训练营...
评分 评分 评分长久以来,考古学家总是被人所误解与盗墓者区别不大,不过是为公与为私的不同。实则不然,真正的考古学家心怀天下,背负着保护文化遗产、复原历史原貌的艰巨任务。考古圈中流行一句“自嘲”,“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种地的,仔细一问是考古的。” ...
与废墟为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