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 ),德語作傢,1981年因其作品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卡內蒂是文學史上著名的“難以歸屬”的作傢,他齣生於保加利亞的魯斯丘剋,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6歲時隨父母來到英國,次年喪父,隨母親遷居維也納。他先後在瑞士的蘇黎世和德國的法蘭剋福讀完小學和中學,1929年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納粹吞並奧地利後,他流亡英國,並獲得英國國籍。
盡管一生萍蹤不定,但正如諾貝爾頒奬詞中所言,這位世界作傢“有自己的故鄉,這就是德語”。自1935年開始寫作以來,他終生將德語作為他的文學語言,創作瞭多種體裁的作品,代錶作有小說《迷惘》,劇本《婚禮》《虛榮的喜劇》《確定死期的人們》,政論《群眾與權力》,遊記《馬拉喀什之聲》,散文《耳證人》,自傳三部麯《獲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遊戲》。除諾貝爾文學奬外,卡內蒂獲得的重要奬項還有畢希納奬(1972)、赫勃爾奬(1980)等,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
五十種極端性格 其中有沒有您?
刻薄 犀利 幽默 有趣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最負盛名的人物小品
誠如作者卡內蒂所言,想如實地描寫一個人,可以寫整整一本書,即使這樣,這人還是未被闡述詳盡,可如果人們探究一下自己是如何記住一個人的,就會發現:令某個人與眾不同的乃是少數幾種特性。
在這本《耳證人》裏,卡內蒂描寫,或說“發明”瞭五十種性格,它們極端地在個體的人身上體現,成為他們各自的人格標簽,如“舔舐名人者”、“淚水司爐”、“目不視物者”、“災禍觀察員”、“紙醉金迷君”、“一無是處女”等。這些貌似誇張的標簽,其本質卻無比真實,都是構成人性的成分,或許每位讀者都可以對號入座,從幾個甚或更多標簽中看到或可愛,或荒誕,或卑劣,或醜陋的自己。
這部人物小品集寫於1974年,幽默的文筆和辛辣的諷刺相結閤是它最大的特點。
其实一直在有意无意找《耳证人》这本书,根本就没得卖,学校图书馆也找过。今天经好心人指点上超星去看,虽然只能看到前17页,也很是兴奋。还不会用那个阅读器,不知道怎么弄成文本格式,所以一时冲动就自己打字弄下来了。 不可否认卡内蒂是批判的,他用古怪而调侃的腔调写了...
評分【耳证人:书里不会夹杂1990年的雪花】 听说这本书就要再版了,想记下和这本书有关的一段从前。 这本书,我记得是在199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省会城市遇见的。先说那时候:我在京广干线经过几个月实习,刚刚成为一名蒸汽机车乘务员;再说那个冬天:几乎是毫无预计地踏上司炉岗位...
評分作者后记 要想如实地描写一个个别的人,可以写整整一部书。即使这样,这人还是未被阐述详尽并且永远也描写不完。但如果人们探究一下自己关于某个人怎么想来着,怎么追述他的,怎么记住他的,那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形象:令他显眼、令他与众不同的乃是少数几种特...
評分其实一直在有意无意找《耳证人》这本书,根本就没得卖,学校图书馆也找过。今天经好心人指点上超星去看,虽然只能看到前17页,也很是兴奋。还不会用那个阅读器,不知道怎么弄成文本格式,所以一时冲动就自己打字弄下来了。 不可否认卡内蒂是批判的,他用古怪而调侃的腔调写了...
評分其实一直在有意无意找《耳证人》这本书,根本就没得卖,学校图书馆也找过。今天经好心人指点上超星去看,虽然只能看到前17页,也很是兴奋。还不会用那个阅读器,不知道怎么弄成文本格式,所以一时冲动就自己打字弄下来了。 不可否认卡内蒂是批判的,他用古怪而调侃的腔调写了...
妙不可言,一口氣讀完,嗜書癮君子一篇形神兼備
评分畫麵感,典型性,不臉譜化
评分目不視物者,桌布癲狂女,語言純潔女,一無是處女,情迷蘇丹女,拒絕先生。拒絕先生最終擺脫瞭自己的名字,使人無法稱呼。
评分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到後來不由你不信,就是按著似乎既定的軌跡走到今天這一站。但性格也會慢慢改變,慢慢趨於某種嚮度上的穩定。我那時的性格比較極端,黑白分明,不平和,也不服輸。總是把重心放在改變上,要麼激流勇進,至少能看見黎明的曙光,要麼乾脆撤退,哪怕迴到起點重走這條路。簡而言之:要麼更好,要麼更糟,憑得就是年輕時那股子勇氣。此時想來與其說盡量有條理的分析,不如說因為隔瞭距離、對在那個時間中的自己——忽然地瞭解。
评分刻薄缺無幽默,讀完不留印象,也沒有打發時間的閑趣,總的來說是浪費時間的那一類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