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1917—1982),生于浙江鄞县的书香门第。本名冯允庄,早年发表作品时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海沦陷期间与张爱玲齐名。1944年以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结婚十年》轰动文坛,主要作品有:《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饮食男女》《浣锦集》等。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文风清丽,用笔活泼率真,平实自然,擅长写身边事、家庭事、生活事,表现女性在社会上生存之不易,用女性的视角观察现实人生百态,世事变迁。这种贴近生活的叙述、细腻的小说语言特点、热辣深刻的议论文风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也使她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982年,于贫病交加中去世。
苏青与张爱玲同为40年代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们都以自己周围的题材写作,作品里反映了当时上海的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家庭社会等复杂问题。张爱玲现今在文坛上的地位无可撼动,然而苏青的作品却被可惜在历史一角,实在是读者之憾。
张爱玲曾经说要把她同冰心、白薇相比较,她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而当今的张派传人、杰出女作家王安忆也对苏青的作品被掩埋多年觉得“几乎不可能”,她在《寻找苏青》一文中如此写道:“倘若能看清苏青,大约便可认识上海的女性市民。人们只看见上海市女子的摩登……却不知道她们的泼辣。张爱玲的小说里写了这泼辣……,要看苏青的文章,这泼辣才是可信的。”
《结婚十年》一书是苏青将自己结婚怀孕生子、到对婚姻关系失望终于选择离婚就业的故事,这部当年轰动上海的纪实作品处处可见苏青对人情世故的见解非凡,却又有坚韧突出的个人豪爽,为上海种种传奇留下一页坚强女性的身影。
读苏青老师的结婚十年,从开始到结束,总是有一种诉说不出的无奈之感。这种感觉反而不如读完一些悲情小说,然后痛快淋漓的大哭一场来的自在。但是,也正是在这种情绪之中,我们才有了去思考去感悟它的冲动。看似华丽的生活下,掩藏着太多内心的破败。始于无奈,终于无奈。 ...
评分一本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的著作里提到了苏青的这本小说《结婚十年》,回想了下,苏青在文学史中似乎并没有被那样大张旗鼓地提到,所以一般的读者可能也不会没事儿去找苏青的作品来读,但是这本研究著作提到《结婚十年》主要表现了男权对女性的种种压迫,在我的印象里,那个时...
评分最早听到苏青的名字是因为张爱玲。三十年代上海滩杂志说她们是最富盛名的比肩女作家。 编辑好友告诉我的八卦说:王安忆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张爱玲,不明白现代人对她的迷恋。因为她自己读张爱玲在文革前后,那时接触张的同时代作家大把,王老师觉得个个有风头,她得出...
评分因为喜欢张爱玲,所以也不得不读苏青,苏青是难得有的张爱玲承认的且心甘情愿与她齐名的好朋友。 读《结婚十年》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就拿苏青同爱玲比。都是上海女人,都以文字为生,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种对真爱的信仰,都是那么我行我素……但是苏青到底和爱玲不一样。爱玲之于...
评分“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荻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张爱玲为人虽清冷,但并不常常撂狠话,《我看苏青》里这一句下得够狠,不仅得罪了冰心白荻和她们的粉丝,而且还透出一副...
在女性于社会的角色地位和自我觉醒与坚持中,欣慰如今的改变 也悲哀如此多的原地踏步。
评分这本书写的确实很贴近现实,虽然该书的背景和现今差了几十年,但是婚姻中的各种关系放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也是一样的。特别感触的是女主回娘家那段,母亲接女儿回娘家是要请示、而婆婆接媳妇回去则是通知。还有女主回娘家时公婆准备了很多东西让她带回去分给邻居,回婆家时母亲准备了比来时更丰盛的东西让她带回婆家,连那只玫瑰钻戒也一并让她带走,免得让婆家说闲话,为了给女儿挣面子。看到书中的重男轻女、二女儿那段心里难受极了。还好最后两人终于离婚了,这样的男人不要也罢,恶心至极!
评分苏青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
评分合上书本,仿佛随着苏青,结了一次婚,过了一道龌龊的婚后生活。维持体面婚姻,似乎对文艺女青年更难一些。心太敏感玲珑,主见太多,便做不来装傻充愣讨巧卖乖、扮不了男人心中的理想主妇。 张爱玲把苏青与她同比,很有几番道理:虽然苏文风干脆利落,近乎白话,但她到底用琐碎的文字描述了新女性的一场幻灭、一个痴梦、一次婚姻的凌迟。 可悲的是,80年后的今天,情况也没有好起来。
评分在婚姻中女性始终处于被动,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倒霉,而是一种宿命般的传统,但是除了感慨一下我们又能改变什么,4颗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