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1958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2004年當選颱灣中研院院士。主要從事明清至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曆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等書,均享有盛名。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聚焦於明清嬗代之際的思想史和學術史。全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講經會、省過會、日譜、人譜等麵相,探討明季清初道德意識的呈現方式及轉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實踐,嘗試聯係“思想史”與“生活史”兩個領域。第二部分則以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禁書及其在道鹹以降的復齣為切入點,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壓力下,權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細管作用的驅動下滲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造成文化領域中無所不在的自我壓抑和自我刪節,在最微細、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間中也發揮瞭意想不到的力量。
1. 全书其实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如序论所言。前半部分讲清初儒学发展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抗。清初的学者基于明季之变和清初的身份的重新认定, 需要找到一个解释和一条道路来调整自己。这一部分写的很有新意(因我偏好儒学史), 清初的人物听过不少, 但是王汎森先生将历史...
評分1. 全书其实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如序论所言。前半部分讲清初儒学发展中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抗。清初的学者基于明季之变和清初的身份的重新认定, 需要找到一个解释和一条道路来调整自己。这一部分写的很有新意(因我偏好儒学史), 清初的人物听过不少, 但是王汎森先生将历史...
評分 評分历史虽然逝去,但并不独立于现在。它就像是一个开放的容器,其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我们能放入多少内容。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也许就是将丰富斑斓的过去放在这个容器之中,极力延展过去的边界。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学家识量的大小,决定了历史器量的多少。王汎森先生的《权力的...
評分最近一年里,台湾历史学者王汎森先生频频出现在大陆文化界、思想界的视野之中。他来大陆所做的几次学术演讲,以及接受《经济观察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等大陆主流文化媒体的深度访谈,在大陆的学术思想界人士中多次引发热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去年年底...
讀書最好彆期望過高,否則必有失望之感。誠然,本書是很優秀的著作,尤其是關於清代文字獄下的自我審查的精彩描述,值得稱道。 “皇權不下縣”一直是眾說紛紜的命題。實際上,我覺得本書也為我們更好的理解這一論題提供瞭一個新的角度,權力的運作可能不僅僅依賴帝國的官僚體製,也同時存在於民眾和文化精英的自我壓製之中。而這需要我們從更廣義的角度去界定權力,考究知識與權力(參見福柯) 如果同時照讀楊念群先生的《何處是江南》,私以為本書可能忽視瞭士大夫精英在清廷的行動中,積極迎閤的這一麵,我更傾嚮於認為清代的文化窒息是閤謀,而非單方麵規訓與自我規訓的産物。但這種閤謀也並非陰謀,而是一種歸宿。 於斯世讀,更有感喟。是為記。
评分王汎森先生的代錶作,從思想史視角切入,在大量史料的整理分析基礎上,從容而詳盡地講述從明到清中國士人思想、學術與心態的轉變曆程,進而給齣明末諸多現代性因素在清代不能沿承的閤理解釋。全書十二章,以跟書名同名的第八章最為精彩,讀史思今,不勝唏噓。
评分王汎森先生的代錶作,從思想史視角切入,在大量史料的整理分析基礎上,從容而詳盡地講述從明到清中國士人思想、學術與心態的轉變曆程,進而給齣明末諸多現代性因素在清代不能沿承的閤理解釋。全書十二章,以跟書名同名的第八章最為精彩,讀史思今,不勝唏噓。
评分最核心的兩篇是毛細管和禁書復齣。清初具有較強專製性權力的傳統王朝,為瞭維護滿人統治的閤法性,依靠責成胥吏和挨戶清查書籍的方式,在士人階層以緻鄉間老農之間都製造瞭恐怖氣氛。在這種氣氛之下,文人和書商等都采取瞭自我禁閉和退縮的趨勢。在漣漪效應的作用下,很多敏感邊緣的書籍都消失瞭。但是專製性權力的局限在於,它無法打破宗族和個彆人的機會主義(復本抄本)。在這種專製性權力退縮之後,很多消失多年的禁書又再次齣現。而其中關於種族主義和顧子類近代思想的文章,則成為瞭辛亥革命之前漢人藉古諷今凝聚力量的思想寶庫。
评分讀來不免有感時之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