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法律史 李秀清 近代史 法学 无电子版 历史2-晚清-社会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史
发表于2025-01-12
中法西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主要基于《中国丛报》(1832-1851),探讨19世纪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的专题论著。
《中国丛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成熟的英文期刊,共20卷,内容丰富,是美国最早的汉学刊物,也是早期中西交流的主导性传播媒介。分析《中国丛报》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应有价值,并从三个断面具体探析《中国丛报》作者笔下的中国的政制、刑事法律和诉讼制度,勾勒出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进而深入阐述其所呈现之真实与想象,且力究个中原因,这些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内容。
同时,本书开篇以法律史视角解读著名的“特拉诺瓦案”(1821年),详尽论述了此案所引起的中外分歧、冲突的解决及其深远的影响,从而提供了《中国丛报》刊行之前中美交往及其法律冲突的历史背景。此外,首度辑译成中文的两则“附录”,即“‘小斯当东英译《大清律例》’述评”和“美国报纸有关‘蒲安臣使团’、‘李鸿章使团’之报道选译”,均是19世纪西方人评述中国法律、政治、社会的宝贵资料,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中国法律的形象如何在他们的绎述和传播之下被不断塑造及变迁的历程。
李秀清
浙江临海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会长等职。
曾在英国牛津大学(2003.1-2003.7)、美国密歇根大学(2006.10-2007.10)、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欧洲法律史研究所(2013.7-2014.2)访学,2006-2007学年富布莱特研究学者。讲授《外国法制史》及《比较法》等课程,著有《日耳曼法研究》、《所谓宪政》,及《教会法原理》、《20世纪比较法学》等合(译)著十数部,主编丛书“法律•社会•历史文丛”及“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朝阳法科讲义”等。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及“上海领军人才”和“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称号。享政府特殊津贴。
看了发现存粹是浪费时间 无法认同她的历史观
评分法史研究的基础在于法律史料的爬梳,作者对中国丛报中相关法律材料的整理与归纳颇为仔细,也是借此角度对中西法律交流和比较作了分析。清季西方对中国法律的认知从褒到贬,当时国人也从文化自信到师法西人,直到五四打倒孔家庙,其中自然有西方的权利观等符合人性的合理之处需要国人去学习去践行,但更多的此种变化在于国势对比的转移,国人的改革与学习并非对西方法律观的认可,而是希望借此国强。故在GDP到了第二位置时,又开始了种种自信之举。当然西人对于中央王国,也从希望借助接纳以改造之,纳入其体系之内,到再次予以拒斥和规训,希望借由规训再次将中央之国至于其体系之中。此中是非曲直,非政治问题法律化即可予以解决。但西人对个人权利之尊重与保护,是中西法律交流时需此国制度化为内在需求,而非仅是对外来压力的反馈。
评分其实这更像是博士论文,主要是从《中国丛报》入手,来分析19世纪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法律,跋中一句话说的十分贴切,裹脚和束腰,中国人和西方人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偏见,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要做的是平视。
评分法史研究的基础在于法律史料的爬梳,作者对中国丛报中相关法律材料的整理与归纳颇为仔细,也是借此角度对中西法律交流和比较作了分析。清季西方对中国法律的认知从褒到贬,当时国人也从文化自信到师法西人,直到五四打倒孔家庙,其中自然有西方的权利观等符合人性的合理之处需要国人去学习去践行,但更多的此种变化在于国势对比的转移,国人的改革与学习并非对西方法律观的认可,而是希望借此国强。故在GDP到了第二位置时,又开始了种种自信之举。当然西人对于中央王国,也从希望借助接纳以改造之,纳入其体系之内,到再次予以拒斥和规训,希望借由规训再次将中央之国至于其体系之中。此中是非曲直,非政治问题法律化即可予以解决。但西人对个人权利之尊重与保护,是中西法律交流时需此国制度化为内在需求,而非仅是对外来压力的反馈。
评分缠脚与束腰,绝妙的比喻。西方自诩为文明国家,以一种鄙夷的态度看中国这个落后的大国,自然是各种看不起。殊不知,自己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嘲笑裹脚的野蛮与落后,却忘记自己束腰的不人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法西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