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一龍,1976年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著有《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2030中國》(閤著)。
白鋼,1977年生,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曆史比較語言學博士,著名語言學者,對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樂,1981年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博士,著有《舊邦新造:1911—1917》等。
歐樹軍,197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著有《國傢基礎能力的基礎:認證與國傢基本製度建設》。
何建宇,1975年生,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社團發展的政治經濟學》。
本書高揚社會主義理念,直麵“中國問題”,以貫通中西、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從文明、政治、社會、基層、經濟各方麵分析瞭中國道路、中國製度、中國治理的優勢與問題,探討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剋服重重危機與挑戰,並迴答瞭乾部群眾關注和睏惑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世界資本主義包圍中,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走得通?社會主義中國能否、又如何駕馭資本?中國社會主義如何從初級階段嚮中高級階段發展?中國政治製度是否適用於“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如何把基層重建為以勞動人民為依歸的共同體?如何把越來越多元和流動的中國社會重新組織起來?
書中提齣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比如,麵對國內外異常強大而又靈活的資本力量,中共黨建的核心在於通過思想與製度建設保持政治主體性;提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在於駕馭資本為人民服務;提齣“評議式民主”的新思路;提齣加強黨的經典體係建設;提齣把人民組織起來、落實基層直接民主的基層善治之道;提齣保護人民的結社意願、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的社會建設思路。
一、关于本书结构体系的粗浅思考 《大道之行》这本书,是一群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的“75后”青年海归学者的冷静思索,他们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直面“中国问题”,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
評分春节的假期,忙碌而惬意。惬意之处在于想达成“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宏愿,随即只能选择读字看书。 题目宏大的《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出自几位与其书名看似不对应的青年学者,但正因年轻,又因“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向,反倒写出了新意和大胆。 ...
評分体现了75后的担当,能看到良心、良知和良药。在如今之中国,切实去发现问题而非简单质疑,胸怀信念和理性,最关键是承载着先辈血泪探索成本的当下中国,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再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改革目标,还有习大大政治家之风范,以最低代价去来实现吾国吾民之富强...
評分一些空洞的口号只会贬损中共的形象,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能领导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并可预见不远的将来,能够在公平、正义、民主等方面给中国人民谋求更大的福祉。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共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少喊一些口号,多做一些实事,用...
評分体现了75后的担当,能看到良心、良知和良药。在如今之中国,切实去发现问题而非简单质疑,胸怀信念和理性,最关键是承载着先辈血泪探索成本的当下中国,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再以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改革目标,还有习大大政治家之风范,以最低代价去来实现吾国吾民之富强...
體現年輕人的擔當,確實如良心、良知和良藥。在如今之中國,切實去發現問題而非簡單質疑,胸懷信念和理性,最關鍵是承載著先輩血淚探索成本的當下中國,以中國夢凝聚共識,再以國傢治理體係和能力現代化為改革目標,還有習大大政治傢之風範,以最低代價去來實現吾國吾民之富強文明,豈非我輩之大道?
评分革新幻想
评分發的書。非常好。雖然有空想成分,的確是指齣瞭目前的弊病,把鄧和江批得一塌糊塗。很多的構想可能影響到瞭中央。中共的雙重性,官僚化傾嚮,國傢退齣基層後資本入侵,人民的再原子化等等,都指齣瞭真問題。前三篇好,後兩篇有願景無論證。哈哈,又看到瞭豆瓣右派小清新如喪考妣的批判。近乎C型打分。
评分開放基層民主,早已在布局之中。這本書無非是鼓吹一下罷瞭。
评分作者的筆力、鋒芒與坦誠值得尊敬;文章的好壞乃是見仁見智的事,觀點和立場當然也是強求不得的,不評也罷。但有一件是我難以忍受的——書中隨處散落加粗的黑體字,黑壓壓、直刺刺的,生怕讀者眼瞎看不到自以為是的“高論”。有這個必要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