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一系列小说震动文坛,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她在传奇爱情中投下自身的影子
道出真实的一千种面相 写尽爱情的万转千回
《少帅》是张爱玲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写的一部爱情小说。故事起意于1956年,当时张爱玲刚移居美国,希望借英文写作打进美国市场。极为重视历史细节的张爱玲为此多方搜集资料,1961年10月远赴台湾搜集写作材料,1962年3月回美后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有了多年的酝酿储备,她很快动笔写作,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中心”,可见重视之甚。
在这部寄托遥深的小说里,张爱玲承继含蓄蕴藉的古典小说传统,以一贯擅长的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大时代里,少帅和周四小姐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外面的世界乱糟糟的,但透过四小姐的窗口望过去,他们是仅有的两个人:她沉浸在这样的刹那,以为那就是永恒;她身不由己地加入延续千年的爱情长程,却发现自己淹没在面目模糊的女性队列中……
特别的《少帅》,不一样的张爱玲 最近又有一部张爱玲的遗稿面世,我自然去买来读了。这本名为《少帅》的小说是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故事为蓝本,只可惜是一部未完稿。书中故事始于1925年,到1930年就戛然而止。那时,“九一八”事变还未发生,西安事变还在遥远的6年后,张学良...
评分有些名字,齿间轻吟,便是一首诗,比如赵一荻。 记得在高中的历史课上,老师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顺嘴提到了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赵四小姐——赵一荻。赵四小姐出身于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张学良的原配夫人比张学良大三岁,赵四小姐却比张学良小十一岁。张学良称于夫人为大姐,...
评分书的一开篇,是一群女孩子在七嘴八舌的讨论街上的一个男子刚刚是在对谁一见钟情还轻浮地扔了方胜。“肯定是给你的。”“瞎说,怕是给你的吧。”“我压根儿没看见是怎样的一个人”“谁有看见了?大家跑起来我还不知道是为什么。”而女主周四小姐年纪还太小,还没有人会同...
评分没期待中那么喜欢,故事要写完会多赞!感情经过波折起伏,过了山水风雨,最后听着风看着云,才恍然大悟,感慨幸好有你在我身边⋯⋯ 赵四小姐和白流苏一样像乱世佳人。 白流苏是经过历练的,貌似懂的时放时收,可是乱世中对他还是开始纠结的。在乱世中便彼此依靠。 赵四小姐...
评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美好的性行为。写性容易,要写得性感,难。描写性行为,往往是作家做的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名气越大,风险越高。张爱玲的晚期作品就是例子。 《色戒》尚好,经典的莫过于“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小说用一句话就解决了...
郑远涛的译笔毫无违和感,实在难得。
评分“在《少帅》的世界,张爱玲既是神游于军阀间的爱丽丝,也是迷倒大英雄的洛丽塔,更是被历史成全了婚姻的赵一荻,灰扑扑的人生在刹那间幻化成红的蓝的童话故事。在这样一个难产的小说里,她至少开辟了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她过着不一样的人生,异常快乐——这种快乐也特别叫人伤心。”
评分翻译令人惊喜,与张氏风味相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史诗野心,少帅身上则明显有胡兰成的痕迹,和《小团圆》互文的晚期风格。聚焦于时代而又不得不与时代远离,只能身为讲述的倾听者,赵四小姐的体验其实正来自于作者自己。
评分其一:张爱去美后,写作已经摒弃了让她走红的那些金句和小聪明,文风用四个字形容“惨淡经营”。跟得上的读者一旦看懂更觉撼动,尚未跟上的便骂一句“烂透了”。其二:此书是《小团圆》的写作暖场,许多意象和性描写都用到了后书,张迷读来别有意义。其三:复册解读和索隐相当严谨细致,为此书加分。
评分为阅读,真不值得买。作为粉丝,收藏倒也无不可。张爱玲晚期作品,为的是美国市场和生计。两万字的未竟残稿,被主人自动放弃而中途流产,如今被拿出来赚吆喝,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不道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