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从1963年起,他一直为《纽约客》撰稿,他大部分书的素材都脱胎于为这份杂志撰写的报道中。麦克菲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此殊荣。他被公认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 的开拓性人物,2008年,美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George Polk Awards给他颁发了职业成就奖,以表彰其“半个世纪以来对于美国新闻界难以磨灭的影响和印记”。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书记录的是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整本书三个篇章分别是围绕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领导者布劳尔与矿业工程师帕克(铜矿开采)、顶级地产开发商弗雷泽(海岛开发)、美国垦务局局长多米尼(大坝筑造)之间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辩论,布劳尔坚持荒原不该被开采和开发,应当保持荒原原来的样子,这几乎也是我最开...
评分 评分环保主义者的呼声 ——《与荒原同行》书评 文/青禾 "你就那么喜欢眼前的世界,希望把它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这是布劳尔时常对别人说的话,但他就是那个想要把这个世界原封不动保存下来的人。 《与荒原同行》不是一场环保行动,而是一次穿越荒原的谈话纪实。布劳尔,美国《...
评分很显然,伴随着公共话语对相关问题的不断细化和深化的关注讨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严峻性已经显而易见。于是对于“环保主义者”,我们的观点通常是:“他们很伟大,是的,他们正在一意孤行地作者了不起的事情。” 《与荒原同行》是一本关于环保主义...
评分《与荒原同行》书评 《与荒原同行》是作家麦克菲的一本纪实之作,关于美国环境保护行动的一本书。首先我要吐槽书名。书的原名是“Encounter with Archdruid”,“遭遇大德鲁伊”的意思。德鲁伊是英国爱尔兰一带的古代祭司,相信自然中天地和水、风的力量,属于一种比较古老的自...
作者电影级写作法,一帧一帧事无巨细,可是又太特么啰嗦了……也许还是题材不吸引我吧
评分这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了,很枯燥乏味
评分环境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貌似谁也不能说服谁,但是环保的意识与理念却应该推广:资源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贪婪与无度将会给人类自己带来伤害。地球—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看到了人类的自我毁灭,如果任由日本核废料污染海水,如果任由碳排放超标,如果任由抗生素滥用在养殖业里……等等等等 2019第191
评分麦克菲笔力惊人,阅读感不逊于观看一部制作精良的风光纪录片。做一流非虚构作家的书,考验的往往是译者和编辑的能力与用心程度,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做得不是很到位。
评分环境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貌似谁也不能说服谁,但是环保的意识与理念却应该推广:资源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贪婪与无度将会给人类自己带来伤害。地球—只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看到了人类的自我毁灭,如果任由日本核废料污染海水,如果任由碳排放超标,如果任由抗生素滥用在养殖业里……等等等等 2019第19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