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與利益

欲望與利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1915—2012),1915年生於德國柏林。1941年移民美國,先後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1974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直至去世。其學術研究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和思想史等多個領域,著有《經濟發展的策略》(1958)、《退齣、呼籲與忠誠:對企業、組織和國傢衰退的迴應》(1970)、《轉變參與:私人利益與公共行動的新描述》(1982)、《反動的修辭:保守主義的三個命題》(1991)《自我顛覆的傾嚮》(1995)等。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美) 阿爾伯特·赫希曼
出品人:
頁數:196
译者:馮剋利
出版時間:2015-3
價格:3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143660
叢書系列:觀念與時代係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赫希曼 
  • 經濟學 
  • 思想史 
  • 資本主義 
  • 經濟思想史 
  • 曆史 
  • 馮剋利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阿爾伯特•赫希曼代錶作品,馮剋利根據2013年英文版最新翻譯

阿爾伯特•赫希曼是當代偉大的知識分子之一,他的著作改變瞭我們對經濟發展、社會製度、人類行為的認識,也改變瞭我們對身份認同、忠誠、義務的性質和意義的理解。把此書稱為赫希曼最傑齣的貢獻之一,可謂實至名歸。

——阿馬蒂亞•森(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阿爾伯特•赫希曼邀請我們穿過詞義變化的迷宮,為反諷而開懷,為危途而擔憂,但他不僅與讀者對話,他也與古人對話。他一生都在讓他的思想先輩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傢庭,他習慣於迴到它的成員那兒尋找安慰、論題和靈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閱讀赫希曼的體驗,讓人覺得是在觀察我們當代一位大思想傢與古人的對話。……本書既是對古人之間論辯史的研究,同時也是與打開瞭通往我們今天道路的古人的論辯。

——傑裏米•阿德爾曼(普林斯頓大學曆史學教授,赫希曼傳記作者)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赫希曼通過對17和18世紀歐洲思想生態的田野式調查,就商業社會在興起時如何獲得道德閤法性作齣瞭新的闡釋,為資本主義發生學提供瞭一個更加一般性的視角。

赫希曼發現,在資本主義興起的過程中,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有關人性這一概念的戰爭,幾百年來,“人被普遍視為一個舞颱,上演著理性與欲望之間慘烈而無法預見的戰鬥,後來則是不同欲望之間的戰鬥” 。 揭示這場戰鬥的劇情,迴顧有關人性的辯論,就是本書的核心。

赫希曼將這一漫長的戰鬥描述為一個內生的過程:17、18世紀的歐洲思想傢們從欲望中分解齣“利益”,使之成為一種不同於其他欲望的特殊欲望,以用這種溫和、無害的欲望來平抑和馴化其他暴力、有害的欲望。從而,利益成為溝通、平衡欲望和理性的橋梁,使欲望變成融入“理性”的欲望,使理性成為替“欲望”服務的理性。這種從利益的角度處理欲望的方式,促成瞭古老的人性論的一次製度主義轉摺,使得商業社會與資本主義獲得瞭正當性。

閱讀本書,就像在觀察當代一位大思想傢與古人的對話。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在赫希曼看来,欲望的无限扩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而另一方面,人类又不会自觉地遏制自己对自身欲望的实现的满足。人类在明知扩大欲望会造成自身灾害这样的情境下仍旧去疯狂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本身就足以令一向彪炳理性的人类疯狂了。所以,人类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方式,既能...  

評分

評分

一、【提要】 一段话总结: 作者进入复杂的思想大厦,调查了17/18世纪欧洲思想(如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联系)生态、恢复对资本主义的记忆、回顾有关“人性”的辩论,并从修辞学角度(及语义学操作)分析商业伦理的变化:“人性”演变为“主义”(“意识形态”时代)、从“欲望...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論題重要,但論證方式很不喜歡,帶有那種飽受批評的舊式觀念史研究的缺點。對很多思想傢的援引都是脫離語境的,對霍布斯、斯賓諾莎、休謨等人尤為不公。作者過早地把利益與激情對立,正如他發現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利益也不過是某種相對無害的、溫和的激情而已。

评分

當一些左派政治學學者追隨馬剋思的腳步,批評資本主義製度下人的“異化”時,赫希曼在《欲望與利益》中卻梳理齣資本主義的“初心”即是為瞭讓人們花費大量時間去追求利益,以利益來遏製那些具有破壞性的欲望。也即是說,資本主義非但沒有扭麯人性,相反,它希望看到的正是這樣的結果。它是乏味而安全的

评分

2015/04/11 赫希曼當真是天纔人物

评分

論題重要,但論證方式很不喜歡,帶有那種飽受批評的舊式觀念史研究的缺點。對很多思想傢的援引都是脫離語境的,對霍布斯、斯賓諾莎、休謨等人尤為不公。作者過早地把利益與激情對立,正如他發現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利益也不過是某種相對無害的、溫和的激情而已。

评分

還原資本主義的初衷:規訓人的欲望,降低復雜性,提高可預期性。這種貶斥個性(因為與可預期相悖)、製造“單嚮度人”的做法,成為後世資本主義批判的核心靶子,但卻恰恰是資本主義的原初願景。這也照應瞭霍布斯的理論意圖,揭示齣西方現代早期對無序的厭倦與對秩序的訴求;作者也錶明瞭,這種以利益馴化欲望的論證在不斷修正,弗格森和托剋維爾早就預見到瞭利益與欲望之間並非必然相剋,維持和平的渴望不僅與為威權主義辯護暗閤,從而導緻憲政路徑瓦解;利益的擴張極端化也會滋長驕傲,並有損公民德性,原子化將為野心傢操控公共政治搭建舞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