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言西方不是“西方”
第一部分後現代語境中的西方文學理論
第一章馬賽剋主義:走嚮21世紀的西方文學理論
一、命名“馬賽剋主義”的緣由
二、理論是否已經“死亡”
三、如何看待“反傳統”的姿態
第二章21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走嚮與問題
一、走嚮21世紀的西方文論的基本麵貌
二、“雜色”並存中的重要脈絡
三、“價值重估”與文學經典問題
第三章“理論之後”的理論與文學理論
一、從“總體性”理論走嚮理論的“多元化”和否定理論
二、社會語境的重要性與各種激進思潮的激蕩
三、“碎片化”之後的理論形態與格局
第四章文本解讀與文學感悟在理論建構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大都市的空間改造與現代性的文學體驗
一、不同的研究理路:威廉斯、本雅明、哈維
二、“總體性”:物質性改造與內心體驗的變化
三、無可奈何花落去:現代性的文學體驗
第六章後現代主義與當代西方馬剋思主義文論
一、後現代主義的論爭與當代新馬剋思主義的立場
二、從哲學和文化批判轉嚮政治和經濟批判
三、“時空壓縮”與後現代審美現象的特徵
第七章馬剋思主義文學批評傳統與戴維·哈維
一、從理論奠基到轉嚮:馬剋思主義文學批評傳統溯源
二、迴歸經典馬剋思主義:馬剋思主義文學批評傳統發展空間的拓展
三、曆史—地理唯物主義:新馬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
第二部分後現代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理論
第八章“理論之後”的文學與文學理論生産的三個問題
一、對文學與文學理論定位的反思
二、對文學傳統的反思
三、對文學理論形態的反思
第九章美國漢學與中國文學研究中的“漢學心態”
一、問題的緣起與歐美漢學的傳統
二、美國漢學的學術路徑與特色
三、糾纏於“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的錯位
第十章“多元化”在當代中國文學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第十一章當代中國文學理論麵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本土問題意識”與“創造性轉化”
二、反思和批判自身的局限性
三、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四、傳統的創造性轉化麵臨的挑戰
第十二章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追尋夢想與新傳統的形成
一、“現代性”作為社會曆史進程與作為文學追求
二、新傳統:“唯新是尚”與“現代化焦慮癥”
三、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已經終結還是未竟事業
第十三章中國文學理論的新傳統與多元文化格局
一、主導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多元格局
二、“場域”:各種新傳統並存的語境
三、各種新傳統所麵臨的睏惑與難題
四、移植異質性理論的問題與難題
第三部分後現代語境中的文化研究
第十四章文學研究中的文化身份與文化認同問題
一、相關詞語的含義與界定的問題
二、文化身份和文化認同問題産生的語境與研究路嚮
三、文化身份與文化認同研究中的重要問題
第十五章現代知識分子的文化想象與文化定位
一、傳統知識分子精英的文化想象與文化定位
二、文化想象與文化定位:文化價值的認同
三、現代知識分子的分層與價值選擇的分化
第十六章農傢樂:一個“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文本
一、本土性:民間自發生長齣來的審美樣本
二、公共消費空間:後現代主義的聚閤物
三、“場域”:一個客觀關係的網絡
四、文化消費:快樂、符號與意義
五、後現代拼盤:休閑的審美意識形態
第十七章時空壓縮與審美體驗
第十八章文化研究關鍵詞
一、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二、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
三、階級(Class)
四、現代主義(Modernism)
五、身份/認同(Identity)
六、社群(Community)
七、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Feeling)
八、賽博空間(Cyberspace)
九、價值(Value)
十、理論(Theory)
十一、文本/文本性(Text/Textuality)
十二、審美(Aesthetic)
後記
· · · · · · (
收起)
評分
☆☆☆☆☆
2017.3.27
評分
☆☆☆☆☆
這本論文集體量不大,但涉及的內容卻不少。讀完對馬剋思主義,尤其是西馬的瞭解大大增加。還有一些有價值的小細節就不多說瞭。
評分
☆☆☆☆☆
2017.3.27
評分
☆☆☆☆☆
最喜歡分析 農傢樂 的那篇
評分
☆☆☆☆☆
馬賽剋的概括很精到,並且會多少讓人聯想到曾經一統(中國)天下的馬剋思主義。書中概括美國漢學中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狀況:“新批評”解讀文本的功夫,加上對資料的占有,加上在顛覆心態主導下的“問題意識”,加上追求“新理論”的目標,就可以不斷推齣新的研究成果。對於起步階段的研究者,似乎也挺有啓發意義。關於主綫/大路與岔道/小路的比喻也可進一步推廣,即傳統主流研究(此乃大路與主綫)的價值自不能忽視,但形形色色的岔道與小路也有其存在的價值,正是它們的交織纔繪成瞭一幅真實而復雜的意義以及方法的地圖
評分
☆☆☆☆☆
从标题上看,这本不太厚也不算太薄的书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理论气息,让那些平时不怎么读理论书籍的人望而却步。通读全书以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在谈论文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作者不时会探讨当代中国学者的身份危机问题,第十...
評分
☆☆☆☆☆
从标题上看,这本不太厚也不算太薄的书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理论气息,让那些平时不怎么读理论书籍的人望而却步。通读全书以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在谈论文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作者不时会探讨当代中国学者的身份危机问题,第十...
評分
☆☆☆☆☆
从标题上看,这本不太厚也不算太薄的书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理论气息,让那些平时不怎么读理论书籍的人望而却步。通读全书以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在谈论文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作者不时会探讨当代中国学者的身份危机问题,第十...
評分
☆☆☆☆☆
从标题上看,这本不太厚也不算太薄的书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理论气息,让那些平时不怎么读理论书籍的人望而却步。通读全书以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在谈论文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作者不时会探讨当代中国学者的身份危机问题,第十...
評分
☆☆☆☆☆
从标题上看,这本不太厚也不算太薄的书一定会带着强烈的理论气息,让那些平时不怎么读理论书籍的人望而却步。通读全书以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在谈论文学、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等这些问题的背后,作者不时会探讨当代中国学者的身份危机问题,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