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邓恩(Susan Dunn),威廉姆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文学与政治思想史,著有《路易十六之死:弑君与法国政治想象》《罗斯福与民主党》《华盛顿传》等著作,是美国当代颇具声望的学者。
美国和法国的大革命宣扬的是相同的启蒙观念:自由、平等和公正。然而,两者在方法和结果上有着深刻的差异。威廉姆斯学院的邓恩教授,探寻了这两场革命的差异的根源,发现这是由两国人民对于公民权力在基本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差异引起的:美国人强调个人权利,而法国人看重公共秩序。为什么这两次革命沿着不同的轨道前进?这两种对民主的不同理解视角,对近代历史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它们又对今天的民主给予何种经验教训?用一种明晰的叙事型的体例风格,并特别强调对当事人的生动描述,苏珊·邓恩始终追寻着这两次伟大革命在从近代历史一直到我们当代革命运动中所遗留的影响。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1787年费城制宪结束,北美革命暂告段落。不出两年,法国革命突然爆发,如闪电撕裂大地。两场革命在时间上挨得太...
评分苏珊•邓恩的《姊妹革命》将18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和法国的两场革命进行比较,研究这对相互影响的“姊妹”为何迥然不同,为何美国的一部宪法主宰美利坚二百余年而法兰西却五度共和。 如果仅仅分析领导这两场革命的革命者,就已经能看出上述差别的种种端倪。法国的革命者,无论...
评分苏珊•邓恩的《姊妹革命》将18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和法国的两场革命进行比较,研究这对相互影响的“姊妹”为何迥然不同,为何美国的一部宪法主宰美利坚二百余年而法兰西却五度共和。 如果仅仅分析领导这两场革命的革命者,就已经能看出上述差别的种种端倪。法国的革命者,无论...
评分序言第V页,第三段,第一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人性光明的尽情讴歌,翻过比利牛斯山到法国....”。这里应该是’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位于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第VI页倒数第七行再次出现’比利牛斯山‘。 瑕不掩瑜,这个序言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 以下为字数补丁,请忽...
评分极好的书,是在看到朱学勤先生的书评(http://sunrui998.blog.hexun.com/7389672_d.html)之后买的,朱先生评得到位,小子就不恬言了.
见解平庸的一本书,随意评判米国革命好,法国革命坏,侧重了革命领导人的观念和政治运动,却无视了为何产生此种区别的深层次两国历史、文化区别,以及,为什么后来俄、中国家采用法国模式而不是美国模式?再配上朱学勤序中的妄言……
评分“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
评分作者的很多观点不能苟同啊 改天还是写篇读书笔记吧 建议小伙伴们看这本书的时候手边备一本《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76334/ 或者上一个版本《给我自由!》
评分蛮好,流畅清晰,然而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哪来那么多印刷错误?
评分三颗半。用对比的历史研究法重写法国与美国大革命,较之全景式的解读,解释型更能揭示内在机制和因果、辩证、历史性关系,作者竭力避免呆板,但驾驭不能,有些散乱;史料丰富,运用却不够充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