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戈弗雷•巴剋(Godfrey Barker) 英國作傢,《倫敦旗幟晚報》藝術版通訊記者和ES 雜誌特約編輯。他研究藝術品市場長達三十餘年,文章散見於《每日通訊》《泰晤士報》《衛報》《星期天泰晤士報》《經濟學人》《藝術與拍賣》《福布斯》《華爾街日報》等。1982—1997 年間擔任英國保守黨藝術部長的藝術市場顧問。
譯者簡介:
馬維達 詩人,譯作另有《程序員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傢》、《我們的普世文明》(閤譯)。
手稿引進 全球首發
縱覽國際藝術品市場之詭譎的最佳指南
奇跡抑或泡沫?藝術品市場上不斷飆升、令人驚駭的高價紀錄,意味著藝術品的品質、時代的趣味,還是某種運作?
收藏抑或投機?與股票、黃金和鑽石相比,藝術品作為投資品的錶現如何?
2011年壓倒美國而雄踞世界藝術品交易排行榜之首的中國藝術市場有何獨特之處?為何隻有在北京、上海和 香港,纔能最為清楚地看到藝術品的價格是由投機、想象與操縱所決定?
“在任何其他行業裏會被稱為內幕交易的事情,在藝術市場上不過是一次友好的談話。”專注於藝術品市場三十餘年,英國作傢戈弗雷•巴剋在本書中生動地講述瞭在1850 年到21 世紀之間這個商業時代藝術品的故事,揭秘高端藝術品尤其是畫作的交易中種種操縱的伎倆:藝術傢如何與商人閤作,抬高藝術品的價格;商人如何精心設計,在短時間內轉賣畫作而得到五倍至五十倍的收益;19 世紀藝術市場的某次繁榮又如何持續三十年之久——要緊的並非藝術品的價格,而是利潤。
但在作者看來,藝術品終究遠甚於金錢:它們是便攜的財富,更是人類最高貴的創造——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美妙的物品。
从可读性来说,一星,绝不过分。全书充满了干瘪的文字性说明和数字说明。如果你觉得你的阅读兴趣只需要读读罗列出来的世界名画购买记录,也可以满足的话,这本书才算适合你。 当然,有的人可能要说书中数据如何详实、专业、真实,我作为一个艺术门外汉,也是一个收藏门外汉,...
評分看完《世博与艺术》《艺术世界中的7天》后再看这本书,脉络清晰点。但是里面一大堆的名画名字和数据真不友好,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章,资本主义金钱从老钱的英国西班牙等转移到新兴的美国,甚至中国等,赤裸裸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和洗钱轨迹。 1882-1940,因为美国出口廉价谷物导致英...
評分文/严杰夫 在大多数人心中,艺术与商业间沟壑分明,不可混淆而语。正如明代士人所认为“悦诗书以求道,洒翰墨以怡情”的文人画家,是绝对不可以与“惟涂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悬之市中,以易斗米”的职业画师相提并论的。这样一种观念,同样长期存在于西方社会,正如奥斯卡...
評分画出来的金钱 文/殷罗毕 买下了艺术品,你手中的钱就能升值?这绝非事实,我们看到的升到天价的艺术品其实是艺术市场中的少数,甚至大部分当年红火的艺术品在当代已经价值无几。媒体撰稿人与评论家戈弗雷·巴克在观察艺术品市场30年之后,用《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評分画出来的金钱 文/殷罗毕 买下了艺术品,你手中的钱就能升值?这绝非事实,我们看到的升到天价的艺术品其实是艺术市场中的少数,甚至大部分当年红火的艺术品在当代已经价值无几。媒体撰稿人与评论家戈弗雷·巴克在观察艺术品市场30年之后,用《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覺得這本書最值得看的是四十多頁的緒論部分。之後的十章作者講英國講美國講斯大林講希特勒講中國的藝術市場,但是少有亮點,也沒有深入。
评分精分讀物,這很精分
评分很多部分簡直像在復述自己之前的總結……建議和《瘋狂經濟學》一起讀
评分雖非特彆有趣,但比想象地有料
评分精分讀物,這很精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