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戴維斯(Wade Davis),加拿大人類學傢、民族植物學傢。為瞭尋求各種文明對人類存在問題的解答,他一頭紮進婆羅洲、亞馬遜、西藏、北極及秘魯等地,與即將消失的文明一起生活。他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的邊緣工作。他是《國傢地理雜誌》的常駐探險傢,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等多傢知名媒體上發錶文章和攝影作品,為處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讀者們呈現人類不同的心靈世界。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在全世界擁有廣泛讀者。
◎現代文明,真的是我們最好的未來嗎?
為什麼波利尼西亞人隻憑一隻指南針,就能橫渡大西洋?
為什麼亞馬遜的巨蟒之族相信,未經許可獵殺獵物,會被靈魂守護者索命?
為什麼西藏的隱修者,要花費一生去迎接我們假裝不存在的那一刻,也就是死亡?
為什麼因紐特人認為,如果你是狗的主人,你 就是生命的主人?
從英屬哥倫比亞到阿拉斯加,從海洋到沙漠
在世界的盡頭,展開一趟與生存智慧碰撞的旅程
尋迴多條古老卻又嶄新的道路
證明這世界上有其他選項、其他可能、其他思考方式
以及其他與地球互動的方法
2009“梅西公民講座”年度演講者
2010加拿大齣版人協會藏書票奬“年度最佳非虛構”作品
◎內容簡介
對於人生在世有什麼意義,每一種文化都有著獨特的答案。然而,我們的現代文明正在吞噬著不同的聲音,世界變得越來越平。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世界邊緣之旅,嚮我們展示瞭諸多不一樣的智慧。
在波利尼西亞,我們跟著航海傢齣海遠航,他們的祖先遠在公元前一韆年就在太平洋上定居;在亞馬遜叢林,我們與一個失落的文明的後代相遇;在安第斯山脈,我們發現大地充滿著律動;在澳大利亞,我們試著瞭解澳洲原住民這群首批齣走非洲的人類的精妙哲學;在尼泊爾,我們與一位智者不期而遇,她已經過瞭四十五年的隱居生活;最終我們來到婆羅洲,看到這個最後的雨林遊牧民族在為他們的生活掙紮。
這趟精神之旅所挖掘的事物,將是我們下一個世紀的任務。在我們這個時代,核心的挑戰是如何重新學會欣賞通過文化錶現齣來的人類精神多樣性。否則,在下一個世紀我們將永遠失去這份保存著大量知識、技藝與想象的人類遺産。
◎媒體推薦
作者的格局恢宏、引人入勝。──《紐約時報》書評雜誌
人類學傢暨攝影工作者韋德·戴維斯說服力十足,這本書嚮我們揭示世上半數的語言即將消失,過度的發展將撲滅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芝加哥論壇報》
本年度的梅西公民講座呈現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演講者審視瞭古老智慧及在地文化,幫助現代人開拓自己的道路,值得一讀。──《加拿大國傢郵報》
有句英语谚语说"别靠书皮判断一本书的价值",这本书尤其给我这样的感觉。这本书很薄,很轻,但是读的过程中给我的震动之大、吸引力之强,却是这几年读过的书中数一数二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你从你从未认真思索过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挑战你从未想过可能有错的默认"真相"。...
評分这是一本游记,却也像一本文化手册。戴维斯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上不同的角落,讲述那里的人、经历的事。然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又不仅仅是介绍种族那么简单,它伴随着一种思考——对人类,对文化的一种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的,世界不是平的。一种文化就像一座神圣的精神与心...
評分库克船长的故事,玻利尼西亚与欧洲殖民者的相遇。萨林斯等学者一直对库克船长故事的多有讨论,现在我们注意到库克对当地原住民航海技术的记述:他的玻利尼西亚导航员既没有六分仪的协助,也没有航海图的知识,却能在航程的每个时刻精确指出返回大溪地的方向。这不是神话传说,...
沒想到有朝一日人類學的書日也能和各種仁波切的書歸到一類瞭
评分好想把這本書扔到明年再看,和手上賈雷德·戴濛德那三本一起看……要真扔到明年,估計老聶會咬我的吧~>_<~
评分當文明的發展威脅到人類自身生存時,是該深入思考“度”的問題瞭
评分如果能配上彩圖,且與文字密切相關,那真的就是一部紙麵上的BBC紀錄大片瞭。稍有遺憾的是作者在現代科技和部落口傳技術之間未能取得一個良性的平衡。。。
评分現代文明與原住民的衝突,科技飛速發展該如何解決古老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世界是不平的",接納文化多樣性的存在纔是避免單一化趨勢的最佳方式。不過列舉的民族太多,有些泛,不夠深。印刷有錯彆字,紙質也不好,如果不是不小心買到瞭盜版,那麼後浪齣的書真是品質堪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